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韩国则趁势崛起,从14%暴涨至30%。难道中国造船业的辉煌真的要被改写了? 这一切,都要从特朗普的“新花样”说起。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将目光对准了中国的造船业,推出了所谓的“浮动港口停靠费”,使得中国造的船在美国靠岸成本猛增三倍。 这一政策就像一记“暗箭”,让不少外国船东望而却步。即便中国造的船物美价廉,可一想到那高昂的停靠费用,他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船厂的全球订单如“雪崩”般下降,从全球老大的位置滑落,而韩国则抓住机会,一路“狂飙”。 韩国船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抢单模式”。政府不仅提供融资、担保,还给出各种优惠政策。在LNG船领域,大宇仅一个季度就拿下27艘订单。 而且,韩国船厂还积极与中东、欧洲合作,搞船舶实验室、共享设计平台,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吸引了不少国际买家。 这些买家在政策风险的考量下,开始追求“稳定”和“关系”,韩国船厂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不过,中国造船业可不是轻易会被打倒的,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大厂迅速做出反应,压成本、提效率,使得LNG船造价低于韩国15%。 在智能设计、模块化建造等新赛道上,中国更是一马当先。但无奈,只要美国的政策风险依然存在,客户们下单时还是会顾虑重重。 美国的这一政策实在是“损人不利己”,美国自身造船能力并没有因为这一政策得到恢复,设备老旧、人手紧缺、技术滞后,连军舰都得翻新老货来撑场面。 有意思的是,那些转给韩国的订单,其中大量核心模块和技术还是得从中国采购。美国的政策看似打了中国一拳,实则间接扶持了韩国,自己却一无所获。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船厂开始另辟蹊径。将重心转向中东和东南亚市场,不再在欧美市场死磕。 中船集团和沙特签下30艘超大型油轮订单,这些油轮都搭载了中国自主开发的AI航行系统,既能省油又能自动规划航线,还有智能维护系统,大大降低了买家的运营成本。 中国还把船舶设计软件接入“一带一路”国家的港口平台,在当地扎根发展。越南、阿联酋等国家纷纷下单,还派人来中国学习,购买技术和服务。 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本就活跃度下降,新船订单总量锐减54%。但即便如此,中国船企依然以52%的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像黄埔文冲、广船国际等龙头企业,在新接订单、产品研发等方面都成绩斐然。而且,中国船企顺应船舶绿色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产业升级。 从长远来看,韩国这波“崛起”或许只是暂时的,中国造船业底蕴深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实力。 美国的打压政策虽然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也促使中国造船业加速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虽然遭遇了风浪,但正调整航向,朝着更广阔的海域前进。 未来,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中,中国依然有望续写辉煌,而韩国能否保持这股冲劲,还需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