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06年,向海清向媒体怒斥孙俪是个伪君子,发布6000字长文向资助他的恩人泼脏

2006年,向海清向媒体怒斥孙俪是个伪君子,发布6000字长文向资助他的恩人泼脏水,要揭露孙俪的“真面目”,甚至还表示:“每月就给500块,资助不起装什么孙子!”,最后他的结局大快人心!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2年,重庆电视台记者邱朝在拍摄纪录片《希望在山区》时,遇到了巫溪县高三学生向海清。 这个农家少年父母体弱多病,家里靠种地勉强糊口,他多次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 镜头记录下他点着煤油灯苦读的画面,打动了电视机前一位刚出道的年轻演员——孙俪。 当时孙俪正在昆明拍摄《玉观音》,自己也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 她立刻联系母亲邓女士,表达了资助意向。 母女俩通过电视台热线找到向海清的学校,经过核实后,从2002年5月开始每月资助500元。 对年收入仅千余元的向家而言,这笔钱如同及时雨。向海清写信致谢,承诺一定考上大学回报恩情。 2004年高考,向海清意外落榜。 孙俪母女不仅没有停止资助,反而鼓励他复读,建议他报考上海高校。 次年,向海清考入上海水产大学。 开学报到时,他第一次见到资助人——站在邓阿姨身后的竟是当红明星孙俪。这个发现让他既惊喜又暗自盘算:“大明星手指缝漏点都够我花的。” 孙俪亲自开车送他到学校,缴纳了一年学费,承诺每月继续提供500元生活费。 入学后,他当上班长又加入学生会,第一个月电话费就高达90元。 孙俪母女询问开销,他解释“工作需要联系同学”,心里却埋怨明星太小气。 当邓阿姨提醒“学生会事务繁杂,别耽误学业”时,向海清觉得被看不起,赌气隐瞒了更重要的事实,他已申请到每年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还获得每月300元的辅导员助理津贴。 加上孙俪给的500元,他每月可支配收入达1400元,远超普通同学800元的标准。 2005年9月,向海清再次要钱,称打乙肝疫苗花了175元,抱怨食堂贵、500元根本不够吃饭。 孙俪母女联系辅导员核实情况,才得知助学金和津贴的事。 更让她们心寒的是,辅导员反映向海清常炫耀明星资助,用最新款手机,频繁下馆子。 意识到资助已助长他的虚荣心,母女俩决定停止资助。 突然失去经济来源的向海清慌了神。 他联系不上孙俪,想起曾拍摄纪录片的记者邱朝,便写下6000字长信诉苦。 信中强调上海消费高,500元连饭钱都不够;自称打工赚钱都寄回家给父母治病,指责孙俪母女来校调查伤他自尊, 最后写道:“我不想得罪恩人,只怪我太单纯,不懂大城市套路。” 这封看似委屈的信,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明星仗势欺人。 邱朝将信发布博客后引发轩然大波。 尽管隐去姓名,网友仍扒出主角是孙俪。 不明真相的舆论指责孙俪“伪善”“失信”,更有谣言说向海清是她私生子。 孙俪始终保持沉默,不愿毁掉一个年轻人的前途。 她只向媒体透露:“曾给他母亲寄过哮喘特效药。” 真相很快由向海清的同学揭穿,他穿800元名牌裤,每学期换新手机,带女友在上海游玩六天;为买手机曾多次向孙俪要钱;明明有免费校车却常打车。 这些实锤让舆论彻底反转,“白眼狼”成了向海清的代名词。 深陷舆论漩涡的向海清被迫休学一年,毕业后求职屡屡碰壁,最终只在普通公司找到工作。 而孙俪经历风波后依然坚持慈善,但更注重培养受助者的自立能力。 这场始于善举终于反目的故事,成为现实版“农夫与蛇”。 当善意被当作理所当然,当帮助滋养出贪婪,最初温暖的援手终会变成灼人的火焰。 孙俪的克制保全了向海清的尊严,却也让他错失了反思的机会。 而向海清用6000字埋葬的,不仅是恩情,更是自己走出大山时那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