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6年许世友来到毛主席故乡韶山,就在喝酒时,许世友女儿突然上前耳语, 许世友

1976年许世友来到毛主席故乡韶山,就在喝酒时,许世友女儿突然上前耳语, 许世友听后一惊:我不喝了 许世友这辈子是个硬角色。1905年,他出生在湖北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八岁那年,他妈把他送到少林寺当和尚,整整八年,他不仅学了经文,还练出一身好功夫。1927年,他离开少林,投身红军,靠着胆大心细和一身武艺,很快就当上了团长。打仗时,他冲在最前面,受伤无数次都没退缩,慢慢成了军中的传奇人物。 不过,许世友也走过弯路。1930年代,他跟着张国焘干,张国焘后来搞分裂,反对中央,差点把红军带沟里去。许世友那时候年轻,跟着错了人,政治上犯了大糊涂。幸好毛主席亲自出面,把他拉回正道。毛主席没责怪他,反而耐心教导,这让许世友感激得不得了。从那以后,他改了名字,把“士友”改成“世友”,意思是要一辈子跟着毛主席走。他常说:“我啥都不怕,就怕毛主席批评我。” 许世友对毛主席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他说过:“我的一切都是毛主席和共产党给的,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这话听着土,但句句真心。毛主席对他也好,几次关键时候保他过关。俩人的关系不只是上下级,更像是一种情义。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许世友整个人都懵了。那时候他在广州管军事,接到电话后,手一抖,连话都说不出来。他赶到北京,在毛主席追悼会上站岗,腰上还别着手枪。别人劝他摘下来,他倔得不行,说:“主席的在天之灵会保佑我,我得拿枪守着他。”回到广州后,他把自己关屋里好几天不吃饭,家人进去一看,满墙都是毛主席的照片,全是他一张张剪下来贴上去的。女儿问他在干啥,他哽咽着说是要让主席看着他。 可许世友不是光顾着难过的人。他觉得自己得做点啥,不能让毛主席失望。于是那年晚些时候,他拖着不太好的身子去了韶山,毛主席的故乡。他说想去看看主席长大的地方,感觉那儿能离主席近一点。到了韶山,他走了一圈,看了毛主席小时候住的房子,感慨一个农村娃咋就能干出这么大的事。 那天晚上,当地人给许世友办了个接风宴。桌上全是地道的农家菜,酒也是自家酿的米酒,特别香。许世友爱喝酒是出了名的,那天他喝得挺高兴,跟大伙儿聊得热火朝天。酒过三巡,他脸都红了,手还伸着要去拿下一碗。可就在这时候,他女儿许艳梅坐不住了。她知道老爹身体不好,医生早说过不能多喝。她凑过去,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句啥。许世友手一顿,停了好几秒,然后把酒碗放下,说:“我不喝了,下次去广州再喝。” 大伙儿都纳闷,许世友啥时候这么好说话了?后来才知道,女儿是提醒他,他媳妇第二天要来。许世友这人打仗不怕死,可在家听老婆的话。他媳妇要是知道他喝多了,肯定得数落他一顿。他想想还是算了,宁可少喝几碗,也不愿意回家挨骂。这事儿听着挺逗,但也挺实在,说明他再硬朗,也是个有家的人。 这次韶山之行后,许世友还是老样子,忙着工作,管着军队。1979年,他74岁了,还带兵打了中越战争,精神头一点不比年轻人差。他这辈子结了三次婚,有好几个孩子,不少都当了兵或者干了公职。他对孩子要求严,但也疼他们,常跟他们一起吃饭聊天。 到晚年,许世友身体不行了,可心气还在。他最后几年住在南京,身边是家人和老战友。1985年10月22日,他80岁那年走了。葬礼上来了很多人,有老兵也有普通人,都来送他最后一程。他被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个跟了他一辈子信念的地方。 许世友这人,真算得上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从少林寺出来的穷小子,到扛枪打仗的将军,他靠的是胆子和忠心。他对毛主席的感情深得没法说,对家人也有软乎的一面。他的人生故事听着带劲儿,也让人觉得挺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