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辛锐腿受了伤,战友们用担架抬着她,一步一步往后撤。日军追得紧,眼看情况危险,辛锐推开战友,说:“我有法子拖住这帮鬼子!你们先走!”
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她经过瞬间权衡后做出的选择。 1941 年 12 月 17 日,日军来得凶巴巴的。辛锐躺在担架上,耳朵里全是后面日军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心里非常着急。
一个月前的猫头山战斗里,她的膝盖骨被日军子弹打碎了。现在担架每晃一下,伤口就疼得厉害,疼得她差点晕过去。
突然,辛锐突然睁开眼睛,伸手抓住抬担架的女兵小徐的手腕,说:“把我放下!”
“鬼子马上就追上来了,你们带着乡亲们赶紧跑!”
小徐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带着哭腔说:“团长,我们不能把你丢下啊!”
辛锐咬着牙,使劲撑着坐起来一点,大声说:“这是命令!我留在这儿还能拖住鬼子,你们要是都死了,谁来护着老百姓?”
她的目光扫过周围十几个女兵,还有二十多个吓慌了的村民,接着说:“给我两颗手榴弹,我要让鬼子一辈子都记着沂蒙山的女人!”
女兵们你看我、我看你,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辛锐的丈夫陈明,一个多月前在大青山突围战里已经牺牲了。她们实在不忍心,再失去这位让人尊敬的团长。
可看着后面越来越近的日军,她们心里都清楚,辛锐说得对。
“团长,我们来生再做战友!” 小徐手抖着,把两颗手榴弹放在辛锐旁边,然后抹着眼泪,带着大家转身撤退了。
要了解这位年轻女英雄为何能做出如此壮烈的选择,得从她的成长说起。
1918 年,辛锐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大户人家,父亲辛葭舟是爱国金融家,家中常有进步人士往来,受此影响,辛锐自幼立志救国救民 。
16 岁时,辛锐在济南举办画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给抗日将士,其作品《我送哥哥去当兵》生动展现农村姑娘送哥哥参军场景,激发众多青年爱国热情,促使他们踊跃参军 。
七七事变” 后,辛锐毅然放弃优渥生活,与妹妹奔赴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加入八路军成为战场宣传员。
她多才多艺,《大众日报》创办时,报头和毛泽东木刻像由她设计雕刻。1940 年 11 月,辛锐出任姊妹剧团团长,带领剧团深入基层,排演《雷雨》《血路》等剧目,鼓舞军民抗日斗志 。
在革命的道路上,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收获了一段珍贵的爱情。
在沂蒙山根据地,辛锐与参加过长征、时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陈明相遇,二人因共同理想信念走到一起,于 1941 年 3 月结婚,婚后仅三天,辛锐便返回姊妹剧团继续抗日宣传
1941 年 11 月,辛锐怀孕五个月的时候,日军对沂蒙山发动了 “铁壁合围大扫荡”,规模特别大。
面对五万日军的进攻,山东的党政军机关没办法,只能转移。
辛锐接到命令,带着文工团的女兵们,藏在大青山那一带。
陈明则带着 60 多个机关人员,插到日军后面,想办法拖住他们。
11 月 30 日天刚亮,山东分局和战工会在大青山被日军围住了。
陈明在突围的时候,不幸被打死了,才 32 岁。
同一天,辛锐在猫头山战斗中被好几颗子弹打中,两条腿都残了。
失去丈夫,自身重伤,但辛锐的革命意志丝毫没有动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辛锐被抬至火红峪村后,村民冒险将其藏起保护,但因医疗条件差伤势未愈。12 月 17 日,日军突然包围火红峪村,辛锐被抬上担架转移,再次陷入险境 。
看着后面紧追不放的日军,辛锐做了她这辈子最后一个决定 —— 用自己的命,给战友和乡亲们换条活路。
大家撤退后,辛锐靠在一块大石头上,听着战友们的脚步声慢慢远了,嘴角露出点欣慰的笑。
她费力地拉过身边的棉被盖在身上,只露出一双眼睛,盯着前面。
没一会儿,日军就追过来了。带头的小队长看见地上的担架,脸上露出坏笑。
他示意士兵们散开,自己端着枪,一步一步慢慢往辛锐这边靠。
辛锐屏住呼吸,右手紧紧攥着手榴弹的拉环。
就在日军士兵的刺刀快要挑开棉被的那一刻,她猛地掀开棉被,把两颗手榴弹用力扔向日军堆里。
“轰!轰!” 两声巨响炸开,烟雾里,好几个日军倒在血泊里。
辛锐趁着这功夫,又拉响了第三颗手榴弹,把想靠过来的敌人炸得退了回去。
可日军的报复来得更快更狠。一颗子弹打在辛锐的胸膛上,她疼得厉害,眼前慢慢模糊起来。
但她心里明白,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敌人靠近。
辛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第四颗手榴弹紧紧抱在怀里。
当一个日军军官小心地掀开棉被时,一声巨响震得山都在动……
这一年,辛锐才 23 岁。她用自己的命,给战友们换来了撤退的时间,在沂蒙山上留下了一座永远不会消失的丰碑。
辛锐和陈明的遗体,后来被埋在了大青山烈士陵园。
这位 23 岁的女英雄,用她短却了不起的一生,让人明白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舍生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