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二战结束后,60万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踏上了回国的车程,然而当他们打开火车门后,竟然

二战结束后,60万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踏上了回国的车程,然而当他们打开火车门后,竟然集体被吓得痛哭流涕!原来,这些火车并没有把他们送到港口坐船回国,而是来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迎接他们的,是一群荷枪实弹的苏联大兵。 二战末期,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驻扎多年,是侵华战争的主力之一。他们占领东北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留下无数血债。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150万红军发动满洲战役。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束手无策,精锐早已被抽调一空,剩下的部队不堪一击。8月16日,他下令投降,60万士兵成了俘虏。本以为能回国,却不知一场更大的苦难在等着他们。 苏联早有计划。斯大林要用这些战俘重建战后经济,报复日本侵略。8月底,士兵们被集中到东北的临时营地,登上北上的火车。没人告诉他们目的地,只说“回家”。结果,火车开到西伯利亚,他们才发现真相。 战败后,关东军士兵被苏联红军押送到哈尔滨等地,然后装上货运火车。这些火车原本运牲畜,条件简陋,士兵们挤在一起,带着仅剩的行李,满怀回家的幻想。火车一路向北,天气越来越冷,窗外景色也从满洲的平原变成荒凉的雪地。几天后,火车停下,门一开,寒风刺骨,苏联士兵持枪站在雪中。士兵们傻眼了,有人瘫坐在地,有人泪流满面。他们不是回家,而是成了苏联的劳工。 这一过程完全是苏联的蓄意安排。战俘不是无辜者,他们是侵略军的一部分,很多人手上沾满鲜血。苏联没打算放过他们,而是要把他们榨干。 到了西伯利亚,60万战俘被分散到2000多个劳改营。从乌拉尔山到远东地区,营地遍布冰原。这些地方冬天能到零下40度,夏天蚊虫肆虐。战俘住的是破木房,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土豆汤和硬面包。每天干12小时以上的重活,伐木、挖矿、修路,稍有懈怠就挨鞭子。营养不良、冻伤、疾病接踵而至,1945年冬,3个月就死了5万人。尸体随便堆在雪里,等春天再埋。 管理这些营地的苏联军官冷酷无情。有些朝鲜籍监工更狠,他们恨透了日本兵,报复起来毫不手软。逃跑是妄想,周围全是雪原和海,跑出去也是死路一条。战俘们被逼着接受“再教育”,学苏联那一套,但大多人累得连听的力气都没有。 1946年开始,少量战俘被遣返,但大部分得熬到1956年日苏关系缓和后才回家。回来的人瘦得像骷髅,有的得了肺病,有的心理崩溃,再也不提那段经历。像西仓这样的普通士兵,回了农村,默默过完一生。山田乙三被判25年劳改,1956年回国,晚年背着战犯骂名,1965年死了。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这场战役,战后风光无限,1977年去世,对战俘的事却闭口不谈。 这些战俘的遭遇不是意外。日本侵略亚洲,关东军罪行累累,落到这步田地是自找的。但几十万普通士兵的命,也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这段历史不常被提起,却很真实。关东军从侵略者变成战俘,从东北到西伯利亚,命运翻转得太快。战争没赢家,侵略者最终自食恶果,普通人也被卷进苦难。这提醒我们,和平多珍贵,历史不能忘。苏联用战俘报复日本,也暴露出战争的另一面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