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古老”的骗术为何屡试不爽? 7月6日云南丽江,一位女游客口渴,正好看见一摊位标价9.9的竹筒冰淇淋挺合适,于是就刷码付款。 游客付完款后,摊位业主告诉游客钱数不对,不是9.9元应该是48元。游客一脸懵逼,明明标价9.9元哪来的48元?这时业主不紧不慢的,指着旁边墙板上不起眼的小标签说:“您买的是竹筒奶茶,不是竹筒冰淇淋,这不写的很清楚吗?” 在一排竹筒奶茶的下面,醒目的标注竹筒冰淇淋9.9的价格,明显就是误导游客。游客询问的时候含糊其辞,有意不说清价格。当游客付完款后才告知游客错了,指明旁边的小标签。此时,绝大部分游客顾于情面,都会选择认栽,补款了事。 如此老掉牙的套路流行至今,说明此骗术虽然“古老”、耗费口舌、风险偏大,但是屡试不爽、成功率极高,且利润可观 。 只是,这种骗术过于露骨且投诉率频繁,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出现在大名鼎鼎的云南丽江,令人匪夷所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