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山东有一位犯人被突然接到了北京,随后更是被中央委任为了国家干部,突如起来的反差让一众百姓有些错愕,那么,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1950年初春,山东无棣县的监狱里关着个叫牛宝正的中年人。 谁都没想到这个挂着“历史反革命”罪名的人,突然被押解人员送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县城里议论纷纷,老百姓闹不明白为啥中央要提审个旧社会的监狱看守。 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人进京没多久,竟当上了国家干部,还管着北京的监狱系统。 事情要从二十年前的草岚子监狱说起。 1931年秋天,北平德胜门外的草岚子监狱关进一批特殊政治犯。 薄一波、安子文等共产党骨干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牢房里受尽酷刑。 尽管被铁链锁着、皮鞭抽着,没一个人向反动派低头。 时间久了,反动派看榨不出情报,就把这些人扔进普通监区不管。 这倒给了政治犯们活动空间,他们暗中观察看守的举动。 有个叫牛宝正的看守引起大家注意。 这人虽穿着警服,可对犯人从不打骂,有次还偷偷塞给生病的囚犯半个窝头。 政治犯们试探着和他搭话,发现他原是从山东逃荒来混饭吃的庄稼汉。 薄一波悄悄问他:“老哥,要是我们想往外传个信,你敢帮忙不?” 牛宝正蹲在牢门边叹气:“俺知道你们是好人,可我家里还有老娘要养啊。” 几天后安子文染上重病高烧不退,牛宝正半夜背着药铺郎中翻墙进来救人。 天亮前送郎中出去时,他揣着皱巴巴的纸条说了句:“下回...塞灶膛里安全。” 这条小小的纸片像把钥匙,撬开了草岚子监狱的铁壁。 北平地下党很快收到密信:“安重病已愈,需要马列书报十二册”。 当时谁也想不到,送信人正是腰别警棍的牛宝正。 他借着买菜采买的机会,把情报藏进大葱捆、塞进鱼肚子。 后来干脆让儿子在监狱对面摆修鞋摊,修好的鞋跟里藏着油印小报。 四年多光景,三百多份情报通过这个特殊通道进出高墙。 1936年秋天却出了岔子。 天津地下联络站暴露,查获的文件里夹着草岚子送出的密报。 警察局按名单抓人时,牛宝正刚把新书塞进牢房砖缝。 老虎凳、辣椒水、烧红的烙铁轮番上阵,逼他供出更多共产党员。 浑身是伤的山东汉子始终就一句:“俺是看大门的,啥也不知道!” 直到审讯官扬言要抓他七十岁的老娘,牛宝正突然啐了口血沫子:“真金不怕火炼!” 抗战爆发时,牛宝正拖着瘸腿回乡务农。 没人知道这个沉默的老农当年做过什么,倒是旧警服给他惹了祸。 1950年各地清查反动党团,牛宝正被当成旧政权爪牙关进县大牢。 就在他准备服刑时,北京城里几位部长正发疯似的寻人。 薄一波他们出狱后找过牛宝正,只知道姓牛、山东口音。 公安部查遍档案,最后在无棣县看守所的花名册上发现了“牛宝正:曾任草岚子看守”。 接人的吉普车开进村口那天,牛宝正正在牢里编草鞋。 押送员说的“中央领导请您”把他吓得直哆嗦。 进京火车上他悄悄问警卫员:“同志,这是要枪毙俺吧?” 等在中南海的安子文见到他扑上去就哭:“老牛哥啊,让你受苦了!” 组织上安排他当北京草岚子监狱管理员,老牛却蹲在招待所门槛发愁。 “俺大字不识几个,管不了京城监狱啊!” 干部们劝他:“您当年带情报的胆识,比十个文化人都强!” 更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家里老小。 老母亲八十多岁瘫在炕上,儿子在青岛码头扛活。 公安部长亲自写条子:“接牛家三代进京,安排子弟入学。” 听说工作就是管理当年蹲过的监狱,老牛摸着斑驳的旧砖墙直掉泪。 1951年劳动节,他穿上干部服站在当年送情报的岗楼上执勤,胸口别着鲜红的“人民监狱”徽章。 2019年北京档案馆举办的隐蔽战线展上,有张泛黄照片特别显眼。 照片里穿粗布棉袄的汉子弯腰修皮鞋,展签写着:“牛宝正之子牛庆林曾在此接头”。 2021年秋天,九十一岁的牛庆林在德州老宅给记者看传家宝——根磨得油亮的铜烟袋。 “这是我爹当干部后买的,他说现在能光明正大抽旱烟了。” 牛宝正的骨灰埋在山东无棣的麦田里,石碑刻着“老牛归山”四个字。 当地干部说这是他自己选的墓志铭,就像他生前总挂在嘴边的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信息来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隐蔽战线春秋》 《北京日报》刊载专题报道《草岚子监狱里的特殊看守》 《齐鲁晚报》对牛宝正亲属的专访实录 北京档案馆“红色特工”历史档案展史料 无棣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无棣英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