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朱元璋太残忍,能共苦不能同甘,功臣几乎杀绝。但是,把你放朱元璋那个位置,只怕死的人更多。 要弄明白朱元璋为啥大开杀戒,得先把他放回当时的环境看看——那张龙椅,四面透风哪! 朱元璋赶走了元朝,名义上得了天下。但这“天下”是什么状况?元朝的人还在,而且近在眼前! 蒙古人只是退回了草原,精锐的骑兵还在。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死了,他儿子又接着打旗号,叫北元。 北元不是丧家之犬,是有组织、有地盘、有军事实力的!时不时就南下骚扰,想夺回老家。明朝的北边,始终像个火药桶,随时会炸。 新王朝刚建立,各地的大臣、地主、势力集团,很多人心里并不真的服气老朱这个当过和尚、要过饭的皇帝。有些人甚至明里暗里盼着元朝回来,还有些人想浑水摸鱼自己搞点事情。加上元末的混战打了几十年,土匪、流寇、溃兵多如牛毛,秩序一塌糊涂。 再看看朱元璋身边那些人,帮你打天下的那帮老兄弟,徐达、常遇春(早死还算幸运)、蓝玉、傅友德、冯胜……个个都是打仗的好手。他们手里有兵、有地盘(被封在各个要地做藩王或大将)、身边有跟着出生入死的老部下、有自己的关系网(联姻、结拜兄弟啥的很常见)。 朱元璋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没家世没背景。他打下的江山基础有多脆弱?整个明朝就像一个刚用胶水勉强粘起来的花瓶,看着是立住了,稍微用力一震或者里面水多点,可能瞬间就碎一地。 北边的北元就像等在旁边的榔头,随时准备敲碎它。而功臣大将们,就是这个花瓶本身容易碎的几块关键部位。 朱元璋这个人不如李世民有格局,这跟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朱元璋没有李世民那样的贵族身世,他是从地狱爬上来的人。 朱元璋父母兄弟几乎全饿死,自己当过乞丐、和尚,受尽白眼和欺凌。他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权贵对人的碾压。他知道人为了生存、为了权力可以多狠、多阴暗。他对人性,尤其是对地主、读书人、大臣有着刻骨的不信任。 最让朱元璋起杀心的,是朱标早逝。朱元璋把全部希望押在朱标身上。朱标性格仁慈宽厚,很得人心。朱元璋觉得只要自己把这个烂摊子收拾干净,留给儿子一个干干净净、安安稳稳的江山,儿子凭借仁德就能治理好了。但是朱标早逝,朱允炆能镇得住各路大将? 有人说蓝玉这些人骄横跋扈、违法乱纪,死了活该。这有些道理,但又不全对。 很多朱元璋的老兄弟确实居功自傲,纵容手下,侵占民田,甚至有的可能还有点小动作。但这在那种乱世刚平的背景下,其实挺普遍。就像一群人刚从战场下来,满身血腥气,身上背着刀,一时半会儿还收不起打仗时“老子抢到就是老子”的风气。 但关键是,这些行为在朱元璋那个敏感、追求控制、又对功臣深怀戒心的皇帝眼里,被无限放大了!“小辫子”一旦被抓到,就成了他动手的完美理由。 他不在乎你造反的证据确不确凿(很多案子比如胡惟庸、蓝玉案,史家都怀疑有罗织罪名),他在乎的是你有造反的能力、有造反的苗头和可能! 朱元璋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有威胁的能力,不管你有没有那个心思,都得除掉! 就像仓库里存着火药桶,哪怕看起来暂时没事,但它只要在那,就可能被火星点着。为了仓库的绝对安全,把可能点着的火星和火药桶本身都彻底清理掉,才是上策。功臣们那些“小辫子”,不过是引爆火药桶的火星借口。 朱元璋为了消除不安全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原来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很大。朱元璋把丞相这个职位废了,收归皇帝一人大权独揽。皇帝一个人处理所有大事,把自己累个半死(他确实非常勤政)。这本身就证明他对谁都不放心。 而且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专门刺探大臣、功臣的隐私。大臣家吃什么饭,说什么私房话,可能都有人记录上报。这种环境下,人人自危,表面恭敬,内心怎么可能真的忠诚?只会更防着皇帝。 朱元璋看着大臣们因为恐惧而小心翼翼、言不由衷,会更加觉得:“你看!他们果然心里有鬼!不信任我!” 这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越不信任,越要用高压手段(比如动不动就处死大臣),搞得下面越害怕、越伪装;下面越伪装和恐惧,朱元璋就越觉得有问题。 现在再来看最初的问题:把你放到朱元璋的位置上,你能做得比他好吗? 北元的巨大军事威胁在,北边得放重兵防御。谁能统领这些重兵?只有那些能打仗的功臣大将!而且你对人性不信任,尤其怀疑掌握大权的功勋贵族集团。你的孙子(朱允炆)没啥本事,你觉得他压不住那些刀头舔血、骄横惯了的老将。 你告诉我该怎么做?你把掌握大权的功臣封得远远的?可他们在边防一线手握重兵,山高皇帝远,真要有点想法,你一点办法没有。你把他们召回京城养起来?让他们交出兵权、安心养老?经历了那么多乱世和背叛的功臣们自己信吗? 所以,指责朱元璋残忍容易,但真坐到他的位置上,面对那种内忧外患、毫无信任可言的死局,你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