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5年2月,在上海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陈毅连任上海市长,当时陈毅已经被调入国

1955年2月,在上海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陈毅连任上海市长,当时陈毅已经被调入国务院分管文教科技工作,去北京前,陈毅把自己在上海的别墅交给了贺子珍。 1955年2月,上海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上海大剧院开得热火朝天。这次会议可不是一般的会,里面有个重头戏——选举上海市长。当时的市长陈毅,早就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他可是解放战争中的大将,上海解放后第一任市长,手底下干了不少硬活儿。这次会议上,他又一次高票连任,代表们对他的信任那是杠杠的。 可就在这节骨眼儿上,陈毅其实已经接到了中央的调令,要去北京当国务院副总理,管文教科技的事儿。这意味着他得离开上海,离开这个他亲手从战乱里拉起来的城市。连任市长听着风光,但实际上他马上就要打包走人了。这时候的陈毅,心里估计五味杂陈,既有对上海的不舍,也有对新岗位的期待。 说到陈毅在上海的功绩,那真是得好好唠唠。1949年上海刚解放时,城市一片乱糟糟,经济瘫痪,黑市横行,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陈毅一上任,就带着干部们冲到前线,稳物价、打投机,硬是把上海的经济命脉给拽了回来。他搞了个“银元之战”,把那些囤积居奇的家伙收拾得服服帖帖,又弄了个“米棉之战”,让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上海人提起他,都得竖大拇指,说这市长靠谱,接地气。 可国家大局为重,陈毅被调去北京不是没道理的。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文教科技这块儿是重中之重。陈毅是个能打仗也能搞建设的多面手,中央看中了他的能力,让他去国务院挑大梁。他自己也清楚,这是个新挑战,肩上的担子不比上海轻。 就在去北京之前,陈毅干了件让人挺意外的事——把自己在上海衡山路的别墅交给了贺子珍。这别墅可不是啥破房子,地段好,环境安静,是个舒舒服服养老的地儿。贺子珍是谁?她可是毛泽东的前妻,长征路上跟着红军吃了不少苦,身子骨落下了一堆毛病。解放后,她在上海过得挺低调,平时也没啥架子,就跟普通人似的。 陈毅跟贺子珍的交情,那得从战争年代说起。两人都是老革命,经历过枪林弹雨,彼此之间有种战友的情分。陈毅知道贺子珍身体不好,上海的气候和环境对她来说是个好地方。他觉得自己要去北京了,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给老战友用,既实用又能表达心意。于是,他亲自把钥匙给了贺子珍,还叮嘱她好好休养。 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细想想挺有意思。那个年代,物资紧缺,别墅这种好东西谁不想要?可陈毅愣是没留给自己家人,也没拿去换啥好处,直接给了贺子珍。这不是一般的慷慨,里面透着共产党人那种不计私利、互相扶持的劲儿。贺子珍收下房子后,也没大张旗鼓宣传,低调地住了进去,继续过她的日子。 陈毅到了北京后,立马投入了新工作。他管文教科技那几年,干得风生水起。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知识分子放开手脚搞研究,还推动了一堆教育改革。那时候新中国的科技基础薄弱,他硬是带着大家往前冲,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底子。1958年,他又当了外交部长,满世界跑,帮中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说到外交,陈毅可是个硬角色。他陪周恩来去亚非会议,访问非洲十几个国家,还搞了“乒乓外交”,愣是把中美关系捅开了一条缝。他的风格豪爽,讲话有理有据,外国人一提他都得说声“佩服”。可到了晚年,他却吃了不少苦。那会儿,他因为坚持原则被批判,下放劳动,最后还得了肠癌。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那天追悼会,周恩来哭得不成样子,刘伯承连鞠十个躬,可见他有多受人敬重。 再说贺子珍,她拿了别墅后,在上海一直过得挺平静。她的后半生没什么大起大落,就是个普通老太太的生活。1984年,她也在上海去世,享年75岁。她跟陈毅的这段情谊,虽然没多少人提起,但确实是革命岁月里一段暖心的插曲。 陈毅把别墅给贺子珍这事儿,搁今天看,挺让人感慨的。那时候的人,讲义气、重情分,不像现在啥都先算计利弊。他俩都是大人物,却没一点架子,反而惦记着老战友的难处。这种品质,现在想想,真是挺稀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