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身价过亿的李诚儒把糟糠之妻和6岁儿子赶出家门,转身娶了女朋友。20年后,58岁的李诚儒幡然醒悟:“儿子,你回来吧,爹给你买100万的豪车。”结果……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李诚儒拿起手机在通话记录里反复点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每次点开,都只是停留在拨出前的犹豫,他终于按下了通话键,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电话响了七声没人接,他没有再拨第二次,静静放下手机,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六次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儿子不愿接听,也从未主动回拨。 他的助手曾建议他通过微信试试,他照做了,发了简短的几句话,没有铺陈,只说想见一面,结果也是已读不回,儿子毫不意外的不愿理他。 只是到了这个年纪,他才意识到有些关系不是靠血缘就能维系的,他曾是个有名的演员,更早些年是个做服装的大老板。 几十年前,在北京靠卖服装起家,每天骑着三轮车跑市场,从仓库忙到深夜,他的第一任妻子李世荣,当时是国营厂职工,后来辞职帮他看店。 她不懂生意,但凡事勤快,进货时帮着搬箱子,算账时一笔一划记得清楚,刚创业的几年李诚儒一度身无分文,是李世荣把自己的嫁妆卖了,还向亲戚借钱,一点点将他的第一家门市盘活。 孩子出生后李世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家务,把孩子背在后背,带着去市场进货,李诚儒在外奔波时,她在家里操持一切,那些年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回去都有热饭热菜。 她从未抱怨一句,等到九十年代初,李诚儒的生意彻底做起来了,北京、广州、上海三地设了公司,手下几十号员工。 他给出的理由是聚少离多,感情疏远,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在一次出差上海时,认识了史依弘,一位比他年轻十八岁的京剧演员。 两人认识不到半年,他便决定重新开始新生活,他在上海购置新房,为她设立专属空间,他甚至提出希望能将婚后资产全部转到对方名下,以此作为诚意。 李世荣得知这个消息时正抱着六岁的李大海在小诊所排队打针,她没有闹,没有吵,只是默默签了字,把户口本递还给他,当时的李大海不懂这一切,只知道家里突然没了父亲。 婚后李诚儒与史依弘在上海过着高调生活,出席各类文艺活动,接拍广告、剧本,生活节奏紧凑,他将重心转向影视行业,逐步淡出商界。 前几年婚姻尚且稳定,随着时间推移,分歧逐渐浮现,两人生活习惯不同,观念差距明显,李诚儒更偏传统,控制欲强,而史依弘则希望自由表达。 矛盾在一次合作排练中彻底爆发,随后两人协议离婚,没有公开原因,这段失败的婚姻让李诚儒的生活陷入停顿。 他开始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和影视剧中,以重拾事业重心,但再也无法找到早年间的状态,就在他逐渐感到疲惫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把他彻底打倒。 他住进医院时身边没有家人,只有助理和几个老同事前来看望,他在病床上昏睡几日后,开始回忆从前,脑海中频繁浮现的是儿子李大海小时候的模样。 他病愈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人联系儿子,他托朋友打听,又通过中间人传话,说愿意弥补过去的一切,甚至放话说只要李大海愿意见面,他愿意买辆百万豪车当作补偿。 可换来的只有一封短信:“车我不要,见面不必。”李诚儒第一次意识到亲情不是交易,他反复尝试与儿子取得联系,甚至一度亲自到李大海工作的剧组门口等了一下午。 可李大海只让工作人员转达:“拍戏忙,不方便。”这段被切断的父子关系,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 后来,有人邀请父子俩参加一档亲情类节目,李诚儒答应了,希望借此机会当面和儿子说话,而李大海最终也出现在录制现场,但节目组没有等来期待的温情对视,整场录制中两人几乎零交流。 节目录制结束后,李大海只在后台留下了一句话:“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也不恨你,但我不需要你参与我的现在。”李诚儒沉默着坐在空荡的后台休息室,不再说话。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逐渐减少工作,搬回北京,尝试过约儿子吃饭,去剧场看他演出,李大海没有拒绝,但也未表现出热情,父子二人像互不熟悉的邻居,偶尔见面寒暄两句,再各自离开。 李世荣至今未再婚,李诚儒曾主动找她吃过几次饭,只是想说句谢谢,她没有拒绝却也没表现出任何感情,吃完饭各自离开。 那段断裂的亲情,那些自以为是的选择,最终都成了无法回头的路,他早已明白曾经犯的错不是努力就能挽回,也不是豪车能买回的。 而李大海继续在演艺圈努力打拼,从不借父亲的名气,也不提过去的事,他的公开场合始终回避提及父亲的名字,他清楚这段关系虽然不会再有裂痕加深,但也无法再修复如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