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老汉答应一西路军参谋用牛车载他过河。马家军得知后边打边逼问:“你把红军拉哪儿去了?”老汉一脸惊恐:“我把他扔到河里淹死了!” 参谋名叫左叶,江西永新人。 1937年,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后,他和十几个战士坐在一棵树下商量在山里打游击。 可他们一没粮食,二没子弹,商量来商量去,大家决定去陕北。 一行人在祁连山上转了一阵子,来到一座小煤窑前,只见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红军伤员,每个人身上都是血淋淋的。 他们帮伤员包扎好伤口,心里特别难受。很显然这几个伤员已经挺不了多长时间了。 左叶带着人离开小煤窑后,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一条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左参谋,快看,那里有个磨坊!” 一个战士指着不远处的磨坊低呼一声。 左叶望了一眼磨坊,扭头扫视了一圈战士们,每个人都已疲惫不堪。 “走,到磨坊里歇会儿!” “要是里面有吃的就好了!” 一个小战士低声嘀咕了一句。 谁知小战士竟然一语成真,磨坊里不仅有锅灶,还有白面。 大家高兴地欢呼起来,他们已经两天两夜没吃过东西了。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脚步声走到磨坊前就停住了。 众人心中一惊,莫非敌人追上来了?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要敢动我们的粮食,我们就和你们拼了!” 左叶一听,不对,不是马家军的人。他连忙冲着外面大喊: “老乡,我们是红军,在这儿歇歇脚就走!” “红军?你们是红军?我们不信!” 外面的乡亲们大声嚷嚷着。 左叶心里更确定了,这群乡亲们是冲着马家军来的。 他带着两个战士走了出来,只见磨坊前站着一群老乡,有的拿着铁锨、有的拿着叉子,还有拿着大木棒。 “老乡,我们真的是红军!” 见状,老乡们纷纷放下手里的家伙,冲着他们涌了过来。 “哎呀,真是红军啊,现在马家的人到处在抓你们,该咋办啊?” 一个大娘边说边掉泪。 “大娘,我们要回陕北去找大部队,到时候肯定会再打回来的,我们肯定会胜利的!” 大娘擦了擦泪,扭头对几个乡亲们说道: “去给孩子们做点儿吃的吧!” 几个老乡连忙钻进磨坊,生火揉面,一阵忙活,给左叶他们做了面条、还烙了饼。 其他几个老乡急忙拐回家,有的拿来酸菜,有的端来米汤。 吃着热乎乎的饭,看着眼前善良的乡亲,战士们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眼见红军吃完了饭,大娘碰了碰一个老汉的胳膊: “用你家的牛车把孩子们送过河去吧?” 说完,她扭过头对左叶继续说道: “他家的牛车可大哩!” 左叶听后,连忙恳求老汉: “大爷,我们队伍里有伤员病号,麻烦你送我们过河吧?” 老汉连连点头,扭头就离开了。 工夫不大,老汉带着他儿子赶着牛车走了过来。 这辆牛车特别大,两头牛拉着,尤其那两个轱辘又高又大,果然是过河的好工具。 十几个红军挤在牛车上,车轱辘辚辚地滚动起来。 老汉边载着红军过河,嘴里边念叨: “红军好啊,不糟蹋妇女,不抓夫,找向导还给钱,你们要早点回来啊!” 过了河,他拉着左叶的手一遍遍交代: “往前走不远有个堡子,那里没人,你们可以进去歇息。过了东山口,有个税卡,打跑他们,你们弄点东西吃。” 左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辞别老汉后,左叶按照他的指点,果真看到一个税卡。 不过卡子里早就没人了,他指挥着战士们闯进卡子搜罗一空,还顺手拉走了一匹马。 天黑后,一行人在山沟里把马杀了,烤了马肉吃。 吃完东西继续赶路时,左叶突然发现少了两个人,他让队伍先走,自己则留下来接应那俩人。 可等来等去,也没见到他们的人影,他连忙去追赶前面的队伍。谁知追了半天,连队伍的影子都没看到。 无奈之下,他只好独自一人赶路。 来到山丹地界后,由于辨别不了方向,左叶只好沿着残败的土长城向东走。 累了,就在长城垛子里躺一会儿。实在饿得不行,就跑去附近村子里讨饭。 来到村里后,他看到一个老乡正在门口切土豆种,连忙走了过去,捡起那些被老乡丢掉的烂土豆块就往嘴里塞。 “这咋能吃啊?” 老乡一把夺过土豆块,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拉到家里,又是端水,又是拿馍。 一路上左叶虽历经艰辛,吃尽了苦头,但在老乡们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延安,望见了巍巍的宝塔。 多年后,经过一番探访,他得知了当初送他们过河的那位老汉的消息。 那年,老汉用牛车送红军过河后,也不知道怎的,这件事被马家军给知道了。 马家军的人找到他,边打边逼问,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谁知就因为当时这一句搪塞马家军的谎话,解放后竟遭人举报,说他“罪恶滔天”。 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复杂,老汉遭到误判,被当地政府镇压了。 左叶得知消息后,心里特别痛苦,后悔没有早点儿联系老汉,让恩人含冤而死。 他随即给当地政府写了一封信,详细讲清楚了一切。 当地政府很快就给老汉平了反。 那辆高大的牛车在左叶的梦里一闪而过,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