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向中国每年出口20亿,都是些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这些货看着冷门,其实都是朝鲜在国际制裁下琢磨出的生存法子。 重武器卖不了,高科技没渠道,那就靠手头的资源和人工,专挑国际市场需要、能借中国中转的东西做,咱们一个个来说。 先说假发和假睫毛,这俩看着不起眼,却是出口大头。朝鲜人工便宜,山东青岛那边的假发厂,把钩织假发的活交给朝鲜女工。 一顶手工假发在朝鲜加工费才300元,国内得1000元,成本差老远了。朝鲜女工手特别细,钩假发跟绣花似的,一根一根往人造头皮上钩,做好了再运回中国贴标签卖到国外。 假睫毛更厉害,她们能用手把睫毛磨得比机器还细,单根粘贴的精细度,连韩国人都比不上。2023年,光假发假睫毛就占了对中国出口的57%,卖了11亿多,撑起半边天。 再看矿产,朝鲜铁矿储量占全球2%,茂山铁矿的矿石品位高,澳大利亚都眼馋。 但联合国制裁不让直接出口,咋办呢?朝鲜就把矿石运到中国丹东,加工成铁粉再以“中国制造”的名义卖到东南亚。 煤炭也是,2016年制裁后出口量少了,但东北冬天供暖需要无烟煤,朝鲜的无烟煤燃烧时几乎没烟,就通过边境口岸往中国送,成了抢手货。 矿产这块儿,2023年占出口的23%,是第二大品类。 高丽参和海鲜也是朝鲜的强项。开城的高丽参得长六年才能挖,土壤特殊,人参皂苷含量比韩国参高30%,懂行的买家就认这个。 虽然韩国用低价参冲击市场,但中国这边中药市场里,开城参还是按克卖的高价货。 海鲜方面,朝鲜东海岸的帝王虾在零下10℃的海水里生长,肉质紧实得像牛肉,每年通过丹东港的冷链车,直接送到北京上海的高端餐厅,这些土特产占出口的15%,稳稳的外汇来源。 最让人意外的是电力出口。朝鲜边境的水电站有多余的电,就卖给中国,2023年出口了5.36亿千瓦时,相当于2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一度电卖0.29元,比国内工业电价低40%,东北的工厂用这些电生产铝材,成本能降12%,两边都划算,这种合作不违反制裁,还能换真金白银。 这些看着奇怪的贸易,背后是朝鲜被逼出来的生存智慧。中国作为最大贸易伙伴,既给了市场,又像座桥,让朝鲜在制裁的压力下找到支点。 假发、煤炭、高丽参、电力,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串起来就是朝鲜在困境中盘活经济的真实写照。 没有大路走,就踩出一条小路,靠手头的资源和人踏实干活,硬是在国际制裁的夹缝里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