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詹天佑修铁路时月薪1000两银子,按现在的物价算大概21万,养10个老婆绰绰有余,可当别人叫他离婚另娶个漂亮老婆或纳妾时,被詹天佑坚决拒绝了,坚持细心地照料妻子,继续维持专一的爱情,奉行一夫一妻主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2年,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工程总工程师,每月工资高达1000两白银,这在当时已经是顶尖水平,按照如今的物价换算,相当于一个月收入21万元左右。 在三妻四妾极为普遍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收入养活十个老婆都不成问题,他身边很多人都觉得他该另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甚至有人直接建议他纳妾。 但詹天佑始终不为所动,他没有动摇过一次,也没有因为财富地位的增长而改变婚姻选择,他坚持守着一个人过完一生。 詹天佑的发妻谭菊珍是他的娃娃亲,两人婚约由父母定下,在他还未出生前,这桩姻缘就已安排妥当,谭菊珍比詹天佑年长三岁,身体也一直不好,从青年时期就经常生病,成年后肺病缠身,长期卧床。 那时社会普遍讲究女子相貌和体力,谭菊珍既不出众,也无法帮丈夫料理家庭事务,若按常人标准,她并不符合理想妻子的条件,可詹天佑从未以这些理由疏远她,他心里始终认定她是自己要照顾一辈子的人。 为了筹措留学费用,詹天佑的父亲与谭家达成了资助协议,谭家愿意出资送他去美国,但提出条件,希望将小女儿许配给他。 他顺利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掌握了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学成回国后,他没有忘记承诺,也没有回避这段亲事,1887年,他和谭菊珍在澳门成婚,正式开始家庭生活。 婚后,詹天佑长期奔波各地,从南到北勘探路线,设计铁路,很多时候一家人都要随着他迁移,谭菊珍常年随他漂泊,在简陋甚至恶劣的环境下生活。 她为他生下八个孩子,其中五个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城市,随着身体日渐虚弱,她连基本的家务都无法完成。 生活艰难,身体羸弱,她从不抱怨,她承担着一个母亲的全部责任,也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即使多次生病严重,她也从未拖他后腿。 詹天佑对她照顾非常细致,有一段时间,妻子因为病重进食缓慢,饭菜经常放凉,影响食欲,他观察了一阵后,专门设计了一款可以保温的饭盒。 饭盒不大,内部使用金属夹层,能够长时间保持饭菜的温度,这种装置虽然简单,却凝聚了他的心思。 他既是一位工程师,也是一位丈夫,他把设计铁路的细致严谨同样用在生活中,他认为让妻子吃上一口热饭,是一件和修好一条铁路一样重要的事。 每次搬家,他都会在庭院种上菊花,妻子名中有“菊”字,他对菊花格外上心,他亲自挑选花种,安排种植,每年都保证有盛开的时节,每当花开满院,他便让孩子们陪妻子在花前散步。 那是一段他们难得可以一起静下来的时光,他不常在家,但只要在家,就一定照顾妻子起居,陪伴孩子读书、散步、运动。 他对子女教育非常上心,两个儿子被送往耶鲁继续学业,其余孩子也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修建京张铁路期间,工作强度非常大,詹天佑日夜奔波,亲自勘测线路,他在工地上要求极其严格,不容差错,哪怕是亲戚工作不力,他也会严厉批评。 他以身作则,带动整个工程团队形成严谨作风,他还特别强调家庭观念,要求下属尊重婚姻,重视妻儿,他相信一个人如果不能忠于家庭,就难以真正对国家、对事业尽责。 在别人眼中,他早该另娶佳人,享受生活,但他从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的一生要做的事不多,一个是修好铁路,一个是照顾好妻子,两件事从未偏废。 他一生未曾纳妾,也没有再娶,妻子去世后,他十分悲痛,他将妻子安葬于八达岭脚下,那里正是他主持建设的铁路穿越的地方,他亲自为她立碑纪念,用简短却沉重的语言铭刻两人几十年的情感。 詹天佑用一生践行了他对妻子的承诺,在那个动荡而讲究实用的年代,他不因名利改变初心,不因时代而动摇选择,他在铁路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家庭生活中同样留下了一段坚守与深情的传说。 他用具体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忠诚,他的婚姻故事,也许比他的铁路成就,更能触动人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人民网——詹天佑奉行一夫一妻:妻子常年卧床仍拒绝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