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广东一位68岁的老人,为了种植1000亩橄榄树,借债1200万,搞得自己妻离子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年后,一棵树竟然价值10万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的广东揭西,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别人都在想着如何守住一份安稳的生活,他却毅然辞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孤身走上了一条几乎没有人敢尝试的路。 他借下了1200万巨款,把全部心血押在一千亩荒山上,只为种满一棵棵青涩的橄榄树。 他的起点并不低,在镇里当干部,生活稳定,衣食无忧,那一年,他陪同农业专家在乡间考察,专家看着成片的荒地轻叹,说这片土地简直是橄榄树的天然宝库。 大多数人听了也就一笑而过,可这句话像钉子一样扎进了老人的心,他从小贫苦,深知农民的辛酸,也见过土地带来的希望,他认定这就是自己的人生机会,别人摇头叹息,他却一腔孤勇。 贷款到手的那一刻,他没有丝毫犹豫,荒山上机器轰鸣,修路、引水、开垦,日日夜夜都能看到他弯着腰和工人们一起干活。 那几年,他几乎把自己住在山上,风吹日晒都无所谓,只盼着橄榄树快些成材,几年后,橄榄园初见雏形,眼看就要迎来收获,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还清债务,让家人过上体面日子。 可好运没能眷顾太久,2004年的一场食品风波让整个潮汕地区的凉果产业陷入低谷,原本供不应求的青橄榄顷刻间无人问津,收购价从每斤四块多跌到几毛钱,连工钱都支付不起。 看着满山的果子无处可销,他一夜之间从希望跌入绝望,债务依旧压在肩头,剩下几百万迟迟无力偿还。 最难熬的,是家人的离散,妻子忍受不了日复一日的困境,带着孩子离开,亲戚朋友也纷纷劝他放手,别再执迷不悟,村子里议论四起,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但他不愿认输,即使被孤立,即使债主上门催逼,他依旧坚守在荒山上,就在这时,他听说了三棱橄榄的消息,这种橄榄不用深加工,削皮就能当鲜果,品质上佳,价格是普通橄榄的数十倍。 这个消息像一束光照进心里,他知道这或许是翻身的唯一机会,可要引进新品种,成本极高,一根接穗就要几百元,一棵树得上百根。 没有人愿意再借钱给他,他只能拿出最后的底牌,那就是卖掉为儿子准备的婚房,婚房一卖,家庭彻底决裂,亲情几乎断裂。 他独自守着山头,把全部资金投入到嫁接上,村里人看到他抱着几捆树枝兴奋得像捡到金子,一个个摇头叹息,他心里同样打鼓,但箭已在弦上,没有退路。 三年的等待仿佛比前十年还要煎熬,日日巡山,修枝施肥,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敢懈怠,他不敢奢望奇迹,只求能结点果子保住这片山,终于,在第三年春天,新嫁接的三棱橄榄挂上了果实。 果子虽不多,却个头饱满,入口清香,送去市场一摆,立刻被人抢购,二十块一斤也供不应求,那一刻,他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随着年份推移,果园进入丰产期,满山的橄榄像挂满的金元宝,在阳光下闪着光,品相好的果子在春节时甚至卖到五百块一斤,一棵树的年产值可以达到十万元。 消息传开,村民们再也不说他疯了,而是敬佩地叫他“橄榄大王”,债务很快全部还清,积累的财富让他真正挺直了腰杆。 曾经离家的儿子被父亲的坚持打动,最终选择回到橄榄园,共同打理产业,三代人投入到这片山林里,让“绿色金山”不断壮大。 如今,这份产业不仅养活了他的家族,还带动了周边村民脱贫,橄榄树成了大家心中的致富象征。 回望这段历程,他的一生就像那片橄榄林,前期是漫长的扎根和孤独的等待,中间历经风雨几乎折断,最后才迎来枝繁叶茂,金果满山。 别人眼里,他曾是疯子;可在他心里,那是一份赌上余生的信念,事实证明,他没有赌输。 1984年的那个决定,让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但也正因为那份执着,才换来了后来的一棵树价值十万元的传奇。 坚守不一定都能开花结果,可若没有那份孤勇,就永远不会看到山头染上金黄的那一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网络电视台——[致富经]举债千万种下满山“摇钱树”
1984年,广东一位68岁的老人,为了种植1000亩橄榄树,借债1200万,搞得
如梦菲记
2025-08-22 12:2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