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概念产业链一文全梳理。
芯片产业链汇总(收藏备用):
一、设备
1)光刻机:上海微电子(未上市,张江高科持股)。
2)刻蚀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
3) 薄膜沉积设备:北方华创、拓荆科技
4) 光刻胶涂胶显影设备:芯源微
5) 离子注入机:万业企业旗下凯世通
6) 清洗设备:至纯科技、盛美上海
7) 检测设备:精测电子、华兴源创、赛腾股份
8) 电子束曝光机:耐威科技(现中瓷电子)有相关技术储备
9) 晶圆减薄设备:华海清科
10) 划片机:大族激光(部分业务涉及)
11) 探针台:长川科技
12) 匀胶机:芯源微(部分产品涉及)
13) 计量设备:精测电子(部分产品涉及)
14) 外延设备:中微公司(部分产品涉及)
15) 退火设备:北方华创(部分产品涉及)
二、材料
1) 硅片:沪硅产业、立昂微、神工股份
2) 光刻胶:南大光电、晶瑞电材、容大感光
3) 掩膜版:清溢光电、路维光电
4) 电子气体:华特气体、金宏气体、雅克科技
5) 湿电子化学品:江化微、晶瑞电材、格林达
6) 靶材:江丰电子、有研新材、阿石创
7) 封装材料:康强电子、华天科技(部分业务涉及)
8) 抛光材料:安集科技、鼎龙股份
9) 键合丝:康强电子
10) 塑封料:华海诚科
11) 光刻胶配套试剂:晶瑞电材、强力新材
12) 碳化硅材料:天岳先进、露笑科技(部分业务涉及)
13) 氮化镓材料:三安光电(部分业务涉及)、闻泰科技(部分业务涉及)
14) 石英制品:菲利华
15) 特种环氧树脂:宏昌电子(部分产品用于芯片封装)
三、设计
1) CPU芯片设计:龙芯中科、兆芯(未上市)
2) GPU芯片设计:景嘉微、寒武纪(部分产品涉及)
3) 存储芯片设计:兆易创新、北京君正
4) 射频芯片设计:卓胜微、唯捷创芯
5) 模拟芯片设计:圣邦股份、思瑞浦
6) 电源管理芯片设计:晶丰明源、芯朋微
7) 传感器芯片设计:韦尔股份、敏芯股份
8) 物联网芯片设计:乐鑫科技、紫光展锐
9) 汽车芯片设计:斯达半导、比亚迪半导体(未上市)
10) 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寒武纪、地平线(未上市)
11) 蓝牙芯片设计:中科蓝讯、博通集成
12) 5G芯片设计:联发科(部分产品)、紫光展锐
13) 显示驱动芯片设计:中颖电子、晶晨股份(部分产品涉及)
14) 指纹识别芯片设计:汇顶科技
15) 可编程逻辑芯片设计:安路科技
四、制造
1) 集成电路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2) 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三安光电、士兰微
3) 特色工艺制造:华润微
4) 晶圆代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台积电(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在大陆有业务布局)、联华电子(中国台湾地区企业)
5) 先进制程制造:中芯国际(持续推进先进制程研发)
6) 传统制程制造:华虹半导体、士兰微等众多企业
7) 高压功率器件制造:斯达半导、新洁能
8) 模拟芯片制造:华润微、士兰微
9) 传感器芯片制造:韦尔股份旗下豪威科技(部分制造环节)
10) 汽车芯片制造:比亚迪半导体(未上市,部分制造环节)、中芯国际(部分汽车芯片制造)
11) 存储芯片制造:长江存储(未上市)、长鑫存储(未上市)
12) 功率半导体制造: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扬杰科技
13) 分立器件制造:捷捷微电、台基股份
14) 射频芯片制造:三安光电(部分射频芯片制造)、中芯国际(部分射频芯片制造)
15) 显示驱动芯片制造:中芯国际(部分显示驱动芯片制造)、华虹半导体(部分显示驱动芯片制造)
五、封装测试
1)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
2) 先进封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甬矽电子
3) 系统级封装:长电科技、日月光(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在大陆有业务布局)
4) 芯片级封装:长电科技、华天科技
5) 晶圆级封装:长电科技、华天科技、晶方科技
6) 测试服务:华峰测控、长川科技
7) 探针卡制造:博杰股份
8) 半导体封测设备制造:新益昌
9) 倒装芯片封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
10) 球栅阵列封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
总结:芯片产业链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从上游的设备制造和材料供应,到中游的芯片设计与制造,再到下游的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且相互依存。设备企业为芯片制造提供了关键工具,材料企业则是芯片制造的基础保障。设计环节决定了芯片的功能和性能,制造环节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而封装测试则是确保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的最后关卡。近年来,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我国芯片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技术瓶颈,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