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出手开启救市,1月5日,晚间冒出的四大消息全面袭来!
一、央妈救市行动
听说监管机构又要找那些狂买国债的机构谈话了,这是第二次约谈,还要给他们以后咋交易立规矩。
之前央行已经跟除夕时猛买国债的机构,在总部和分行都谈过一轮了。为啥谈呢?一是告诉他们有风险,二是让他们以后交易规矩点。找的主要是公募基金和中小银行,像易方达、中金、鹏华、博时这些大基金公司,不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相关基金说没被采访。之前央行说机构买债券太疯,可没啥用,机构还在买,债市一个劲创新高。机构买债就像是看衰经济,咱也没辙。房地产市场不行,就债基涨,钱没地儿去,盼着股市涨吧,牛市来了钱就回来了。
二、证监会的援兵
最高检要帮证监会打击资本市场的金融诈骗。以前 924 市场,垃圾股的大股东和庄家把股票卖给新手,之后大盘就会阴跌、急跌、横盘、反弹又跌,那些股票跌到 1 元都不值。新手在 924 市场买光低价股还挺美,其实是给主力接盘了。以后监管严了,他们没机会再这么干,之前就是趁机抛售套现。
三、央妈管“空头”
这几天股市大跌,可能是机构卖股票买国债闹的。监管机构和这些机构开了好几次会,警告债市风险,可机构不听还在买。得治治他们,让他们长点记性。
四、证监会谈交易时间
最近老说 T - 10 和延长交易时间,其实这解决不了 A 股根本问题。这问题在其他国家股市都有过,为啥 A 股不行大家都清楚,就是不明说,慢牛就是慢熊。要是没有 T + 1 限制散户给量化撑腰,量化资金不能那么嚣张套利。美国也有量化,但人家 T + 0 都放开,交易公平。
现在看来,央行和监管机构的这番“出手”可不简单。股市震荡,债市火爆,机构们为了在短期内争夺收益,不惜变着法子操盘。这种大规模资金流动,表面看是市场活跃,实则却暗藏了太多的潜在风险。曾几何时,大家都以为股票、债券各自独立,各司其职,然而随着资金市场的越来越“打通”,机构的资本运作让这些市场变得交织复杂,甚至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再说说这波国债狂潮。过去的几年,资金面紧张、股市低迷,很多资金无处可去,债券市场成了他们的“避风港”。央行之所以采取这种警告机制,也是怕这些机构在短期内疯狂抢购国债,造成债券市场价格过高,风险过大,最后把整个市场拖入更深的泥潭。而且,这样一来,老百姓的钱就会被“锁死”在债市,动弹不得。再想转到股市,也没那么容易。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说:“市场是短期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任何看似赚的风生水起的短期操作,最终都要为其背后的风险买单。
不过,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根源上着手。像股市的T+1规则,就让很多短线资金只能在次日交易,这虽然对稳定市场有帮助,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反而让市场更容易被机构操控。美国、欧洲的股市早就放开了T+0交易,量化基金通过高速交易大赚特赚,但与此同时,也给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和自由。相对来说,中国的股市在这一点上还是显得较为“保守”,这种局限性,注定了投资者的操作空间比海外市场小得多。
所以,在我看来,监管的目的不止是维稳,更是要让市场能够真正健康成长。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必须从规范交易规则入手,给投资者提供更公平、更高效的市场环境。资金的流动必须是理性和透明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羊群效应”导致的市场泡沫,才能使股市在震荡中稳步前行,最终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