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的诸多传统习俗
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
比如,此时三九已过,但乍暖还寒,人们仍需保暖。元宵节吃元宵,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节来临,收好这份养生攻略,让我们一起健康过元宵。
中医认为
元宵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此时三九已过,但乍暖还寒,人们仍需保暖。
进补应认清体质,辨证进补,注重养肾,补阳气,调理脾胃。
元宵(汤圆)虽小,
但食疗有功
糯米作为制作元宵(汤圆)皮儿的主食材,味甘性温,具有补养气血、滋养脾胃的功效。《本草纲目》言糯米可“暖脾胃,止虚寒泄痢,收自汗”,尤其适合平素脾胃虚寒之人。
元宵的外皮主要由糯米做成,古医书载,糯米性平味甘,有补虚调血、开胃健脾、益气止泻的食疗功效。
元宵(汤圆)的馅料品种丰富,黑芝麻: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花生:健脾养胃、润肺化痰;核桃仁:补肾益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但是,
元宵(汤圆)主要成份是糯米粉,
馅料以果干、坚果、糖或肉类为主,
富含油脂和糖,
所以热量很高,
不宜多吃。
元宵(汤圆)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何挑选?
选购速冻元宵(汤圆):注意检查食品生产日期,包装是否密封完好,元宵(汤圆)的形体是否完整,有无明显裂纹、脱粉等现象。购买后应及时冷冻保存,在有效期内定量取出食用。
购买现场制作的元宵(汤圆),应注意检查外观颜色是否有发灰、发暗以及霉斑等现象,是否有异味,最好购买当日制作的元宵(汤圆),尽快食用。
选购馅料时要注重营养价值,学会看食品的营养标签,选用食材明确、添加剂少的品种,尽量选用低糖、低脂肪的种类。
如何烹饪?
建议采用煮和蒸的方法,以煮为例,水开下锅,小火慢煮,间断加入少许凉水,沸腾3-4次后方可出锅,元宵皮更紧实,煮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煮元宵(汤圆)的水也需要勤更换,如果汤水浓稠,食材不仅熟得慢,而且容易夹生,影响口感。
如何吃?
首先,注意吃元宵(汤圆)的时间。元宵(汤圆)作为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进食后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适宜晨起空腹和睡前食用。此外,放凉的元宵(汤圆)质硬黏腻,不易咀嚼和消化,因此元宵(汤圆)最好做熟后,趁温热食用。
其次,注意吃元宵(汤圆)的量。元宵(汤圆)体积小、能量大,使用甜腻、富含油脂的馅料的元宵(汤圆)所含热量更高。一般来说3-4个元宵(汤圆)(每个约20g)与1两米饭所含的热量相当,不含馅料的元宵(汤圆)所含热量相对低一些。因此食用时,量少为宜,或搭配一些开胃小菜,有助于消滞、解腻。
如果在正餐食用,应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进食过多的元宵(汤圆)后,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运动,促进消化。
最后,
还需要注意的是
1、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
还含有油脂,
但却缺乏营养素,
除了热量和糖外
并没有太多其它营养。
这样的食品不适合当早餐吃,
除了缺乏营养外,
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
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
黏性高、不易消化。
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
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
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元宵不能多吃
除了早餐不适合吃元宵外,
最好也别把元宵当正餐,
上午早饭后九、十点钟
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可以吃点,
但每次吃个一、二两也就足够了。
在吃元宵的同时,
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
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
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
就要减去半两主食。
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
最好也别吃元宵,
否则如前面所说,
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
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吃过元宵后最好
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元宵佳节,
春季临至,
万物复苏,
我们从吃、穿、住、行上
注意细节的养生事项,
可以顺利的完成季节和气温的转变,
还能保健养生、调节心身,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