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很多人以为肝病是“悄无声息”的,直到体检单上那几个指标飘红,才开始紧张。可你知道吗?真正可怕的不是肝病来的突然,而是它长年累月地埋伏着,一点点在你身体里“布阵”,你却毫无察觉。
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它不是一下子把你打趴下,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你还没察觉水热,它已经把肝“炖”得不成样子了。很多人直到症状明显、身体“报警”,才追悔莫及。
更让人心惊的是,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低。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接近7000万人,丙肝感染者也已超过千万。很多人并不是得了肝病才开始重视,而是直到晚期才回过神来。

问题来了:身体到底出现什么信号,可能暗示肝出了问题?
别急,咱们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说法,把那些“藏在生活里的肝病征兆”一一点破。
有些异常,看起来像“小毛病”,其实是肝脏在发出求救信号。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最近老觉得累,睡再多都不解乏?
这不是“累”,是肝功能代谢出了岔子。肝脏是个“化工厂”,负责能量转换和垃圾清理。如果它罢工了,身体就像一台没电的手机,怎么充都不亮。

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长期忽视,病毒就在体内慢慢搞破坏,时间一长,肝硬化、肝癌也就不远了。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皮肤变黄,眼白也发黄?不是灯光问题,也不是没休息好,而很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出问题了。
肝脏的工作之一是分解血红蛋白里的胆红素,肝功能异常时这项功能就会受阻,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从而出现黄疸。这不是“黄了一点”,而是身体在说:我快扛不住了。
很多人误以为黄疸只出现在新生儿身上,其实成年人一旦出现,往往是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先兆。

再来说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信号:饭量突然变小,甚至看到油腻的就恶心。
这可不是什么“胃口不好”,而很可能是肝脏的消化功能受阻。肝脏能制造胆汁,帮助我们消化脂肪。如果肝出了问题,胆汁分泌减少,油腻食物自然就“过不去”。
这种“没胃口”不是短暂的,而是持续性的。有些人甚至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还以为是“减肥成功”,实际上是身体在“消耗自己”。
别小看食欲的变化,它常常是内脏系统出问题的第一反应,尤其是在没有减肥计划的前提下体重下降,更要引起重视。

如果你最近总觉得肚子胀胀的,像打足了气的皮球,那可能不是吃多了,而是腹水了。
腹水是肝硬化的典型表现。肝脏无法正常合成蛋白,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就会“漏”到腹腔里。这时肚子鼓起来的不是脂肪,而是积在里面的液体。
更糟的是,腹水一旦出现,通常说明肝脏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这不是“吃点清淡的”就能缓解的事,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还有一个信号非常“隐蔽”:皮肤瘙痒,特别是夜里发作更明显。

很多人一痒就往“过敏”“皮肤干燥”那方面想,结果怎么涂药都不见好。这是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汁酸,导致它们在血液中滞留,从而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这种痒不是局部的,而是全身性的、不分部位的瘙痒。用再贵的护肤品也没用,因为问题根源在肝。
你可能不知道,肝脏和皮肤关系密切,俗话说“肝好皮肤好”不是没有道理的。
很多人觉得“肝病就是肝病”,其实这话说得太简单了。肝脏是沉默器官,它平时不声不响,一旦出事就是“大场面”。

病毒性肝炎也不是一类病,而是好几种“不同性格”的病毒在作祟。乙型肝炎最常见,传染性强,但早期基本无症状;丙型肝炎更隐匿,很多人感染十几年才发现。
你可能觉得自己生活规律,没乱吃乱喝,怎么会感染肝炎?
但真相是: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比你想象得广,除了通过血液传播,比如拔牙、纹身、共用剃须刀等,甚至母婴传播也很常见。不是“你不招惹它,它就不会来”。
那有人要问了:我既没有家族史,也没症状,还需要担心病毒性肝炎吗?

答案是:要的。因为病毒性肝炎的隐匿性强,很多人都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查出来的。尤其是乙肝和丙肝,一旦进入慢性化,几乎没有自觉不适,直到肝功能实质损伤才显现问题。
没事时查个肝功能、乙肝五项,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给自己一个安心的底线。
有人说,得了肝病就“完了”?也不尽然。
肝脏是唯一一个具备自我再生能力的器官,只要损伤不太严重,控制住源头,它还能“东山再起”。但前提是你要给它“喘口气”的机会。
别等到肝脏罢工、身体报警,才想起它的存在。

从中医角度看,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情绪波动大,也会伤肝。你是不是经常生闷气?是不是一不顺心就心火上头?这些不是“性格急”,而是肝气不舒的表现。
现代研究也发现,长期压力、焦虑、情绪压抑,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肝脏代谢,慢性焦虑是肝功能障碍的“隐形推手”。
所以不是只有“喝酒的人”才会得肝病,情绪失控、饮食紊乱、作息混乱,也是在给病毒性肝炎“开绿灯”。
那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保护肝脏?

不是天天喝“护肝茶”,也不是买几瓶“排毒水”。而是从“了解它”开始。知道它怎么运转,知道它怕什么,才能和它和平共处。
⽆症状携带者要不要治疗?要不要定期复查?这都不是“看感觉”,而是要有科学依据。国家目前已建立完善的乙肝母婴阻断体系、疫苗普及机制,就是为了把肝病的源头堵住。
你看,国家都在出手了,你还在等什么?
肝病不是猛兽,但最怕你对它掉以轻心。

它不吵不闹,却能在悄无声息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今天你忽略的“小毛病”,也许就是明天的大麻烦。别让“本可避免的遗憾”,成为你心头永远的痛。
身体的每一个异常,都是它在“跟你说话”。你听懂了吗?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乙肝防控知识宣传手册[EB/OL].https://www.chinacdc.cn/
[2]吴孟超.肝炎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2023年中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