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标签: 紫禁城

1750年,乾隆生病,太医们治了很久却没有好转。整个紫禁城都被一种压抑的氛围笼罩

1750年,乾隆生病,太医们治了很久却没有好转。整个紫禁城都被一种压抑的氛围笼罩

整个紫禁城都被一种压抑的氛围笼罩着,太监宫女们走路都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惊扰到这位生病的天子,更怕自己无端受罚。大臣们表面上镇定自若,可私底下也都在悄悄打听皇帝的病情,揣测着这病情可能带来的政治风云变幻。太...
清朝时,紫禁城的夜晚,储秀宫的灯火总是最后熄灭,慈禧要睡觉,不是说熄灯就完事的事

清朝时,紫禁城的夜晚,储秀宫的灯火总是最后熄灭,慈禧要睡觉,不是说熄灯就完事的事

清朝时,紫禁城的夜晚,储秀宫的灯火总是最后熄灭,慈禧要睡觉,不是说熄灯就完事的事。侍从全程值守,十几个太监和宫女就得开始紧张地值守、记录、聆听,有人守门、有人侍立、有人记录她翻了几次身、说了几句梦话,连呼吸频率...

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作门槛的木材被木匠锯短了一寸,由于无法更换木材,21

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作门槛的木材被木匠锯短了一寸,由于无法更换木材,21岁的木工蒯祥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让木匠把木材再锯一寸!谁知道,此举竟然得到明成祖朱棣的夸奖,这是为何?1420年,紫禁城接近竣工。承天门大门槛...
1880年,慈禧太后臀部生疮,御医束手无策。盛夏时节,紫禁城内热浪滚滚。

1880年,慈禧太后臀部生疮,御医束手无策。盛夏时节,紫禁城内热浪滚滚。

盛夏时节,紫禁城内热浪滚滚。慈禧太后每日依旧勤勉地处理政务,日复一日地坐在龙椅上,直到午后才稍事休息。长时间的久坐,加上闷热的天气,让她臀部开始隐隐作痛。起初,她并未在意,只是觉得天气炎热导致的不适。随着时间的...

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作门槛的木材被木匠锯断了一寸,由于无法更换木材,21

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作门槛的木材被木匠锯断了一寸,由于无法更换木材,21岁的木工蒯祥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让木匠把木材再锯一寸!谁知道,此举竟然得到明成祖朱棣的夸奖,这是为何?蒯祥,生在明洪武三十年,是个地道的...
别以为王艳在公园散步,实则穿睡衣逛自家花园,背后便是紫禁城

别以为王艳在公园散步,实则穿睡衣逛自家花园,背后便是紫禁城

别以为王艳在公园散步,实则穿睡衣逛自家花园,背后便是紫禁城 别以为王艳在公园散步,实则穿睡衣逛自家花园,背后便是紫禁城 来源:崔小姐的生活 发表时间:2025/06/23 15:36:19
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炮舰轰开国门,到1900年八国联军在紫禁城耀武扬威,西

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炮舰轰开国门,到1900年八国联军在紫禁城耀武扬威,西

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炮舰轰开国门,到1900年八国联军在紫禁城耀武扬威,西方列强用11次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刻下深重伤痕。但正是这些屈辱,淬炼出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觉醒。当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击沉北洋水师时,没人能想到...
60年来外宾一直都有特权,可以直接把车开进紫禁城,直到2012年,单霁翔接任故宫

60年来外宾一直都有特权,可以直接把车开进紫禁城,直到2012年,单霁翔接任故宫

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故宫,按特权,车应当开到紫禁城跟前,当时已经列好了欢迎仪式,但单霁翔死活不同意把车开进紫禁城,为了不引发外交问题,他思前想后决定,关上大门,自己亲自站在门外迎接,虽然工作人员百般劝说,...

紫禁城最沉默的皇子朱载坖,熬了二十年才坐上龙椅,龙椅上的灰尘还未拂去,他就雷厉风

紫禁城最沉默的皇子朱载坖,熬了二十年才坐上龙椅,龙椅上的灰尘还未拂去,他就雷厉风行地除掉了嘉靖朝的方士机构,并将因直言进谏而入狱的海瑞释放。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让紫禁城内人人侧目。谁会想到,这位长年深居东宫、埋首...
1894年11月,紫禁城的秋风卷起一场血色风暴,慈禧太后颤抖的手指划过珍妃衣襟时

1894年11月,紫禁城的秋风卷起一场血色风暴,慈禧太后颤抖的手指划过珍妃衣襟时

1894年11月,紫禁城的秋风卷起一场血色风暴,慈禧太后颤抖的手指划过珍妃衣襟时,这个曾让她爱不释手的山西姑娘,正被褪去最后一层尊严。那时候的珍妃或许还不明白,自己满心的新奇与反抗,为何会触怒那个掌控天下的女人。还...
1900年,北京紫禁城里,空无一人。可是,让人奇怪的是,竟然有一名男子躺在大殿前

1900年,北京紫禁城里,空无一人。可是,让人奇怪的是,竟然有一名男子躺在大殿前

1900年,北京紫禁城里,空无一人。可是,让人奇怪的是,竟然有一名男子躺在大殿前的地上,他手拿扇子躺在铺盖卷上睡着了。幸亏当时没监控,要不然他可就得吃不完兜着走了。一个外国摄影师,正在空无一人的北京紫禁城里采风。...
雍正为避康熙“玄烨”名讳,将紫禁城北门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

雍正为避康熙“玄烨”名讳,将紫禁城北门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

雍正为避康熙“玄烨”名讳,将紫禁城北门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 雍正为避康熙“玄烨”名讳,将紫禁城北门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 来源:周东烨说 发表时间:2025/06/18 22:07:58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除夕夜,紫禁城沉浸在节日氛围中。按清宫惯例,妃嫔年过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除夕夜,紫禁城沉浸在节日氛围中。按清宫惯例,妃嫔年过五十便不再预备侍寝绿头牌,愉妃的牌子已撤下三十余年,且她早已远离圣眷多年。太监试图委婉提醒皇帝是否考虑更年轻的妃嫔,但乾隆态度坚决,要求...

1880年,慈禧的屁股上长了疥疮,烦躁得很,太医们束手无策。紫禁城里,权

紫禁城里,权势滔天的慈禧太后正坐在御座上,愁容满面。这可不是什么朝政大事,而是她屁股上那颗恼人的疥疮。这小小的疥疮,日夜折磨着她,让她寝食难安。她怒斥那些庸医,却无人敢上前。原因很简单:这疥疮长在了一个极其尴尬...

文华扒房|一家看着紫禁城吃饭的地方

北京—初夏时分,位于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五层的文华扒房,可在一览紫禁城壮丽景色的优雅就餐环境中,边享受专业得体的服务,边品尝正宗高质量的早午餐美味,让家人、朋友的相聚更加酣畅淋漓
乾隆五十四年,公主府入不敷出,她写信求援。1789年,紫禁城内,一份奏章

乾隆五十四年,公主府入不敷出,她写信求援。1789年,紫禁城内,一份奏章

1789年,紫禁城内,一份奏章静静地摆在乾隆皇帝案头。落款是他的独女,固伦和敬公主。信中,她详细地列举了府中收支,赤字累累,无力偿还。这并非女儿的任性妄为,而是长年累月财政亏空的结果。和敬公主,是乾隆与孝贤皇后唯一...
慈禧因同治帝无子崩溃大哭,清朝皇帝无子魔咒延续。紫禁城内,深夜的哭声令人

慈禧因同治帝无子崩溃大哭,清朝皇帝无子魔咒延续。紫禁城内,深夜的哭声令人

紫禁城内,深夜的哭声令人心碎。慈禧太后,这位执掌大清朝政多年的铁腕人物,此刻却因唯一的儿子同治帝未能留下子嗣而悲痛欲绝。她面对空荡的龙椅,掩面恸哭,这一幕被同治帝的老师翁同龢记录在了他的私人日记里。这并非个例,...
一张假照片,引发广泛讨论!一张八国联军在紫禁城摆拍照片,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后,

一张假照片,引发广泛讨论!一张八国联军在紫禁城摆拍照片,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后,

一张八国联军在紫禁城摆拍照片,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后,从武器库里找出大量长剑、大刀等冷兵器,显示清朝军队的落后。但是有人指出,清朝的军队在当时早已不是装备冷兵器的部队,而是进口装备了很多当时的新式武器。清朝军队的...
不洗澡、不喝药的苏麻喇姑为什么深得康熙喜爱,她竟终生未嫁在紫禁城的红墙碧瓦之间

不洗澡、不喝药的苏麻喇姑为什么深得康熙喜爱,她竟终生未嫁在紫禁城的红墙碧瓦之间

在紫禁城的红墙碧瓦之间,有一位传奇女子,她的一生比任何宫廷剧都要跌宕。她终年不浴、病不服药,却以九旬高龄善终;她终生未嫁,却赢得康熙皇帝超越主仆的敬重。她就是被后世称为“大清第一宫女”的苏麻喇姑。苏麻喇姑的故事...
1769年,永瑆之妻富察氏,跪求乾隆:“王爷待我如何?秋日的紫禁城,寒

1769年,永瑆之妻富察氏,跪求乾隆:“王爷待我如何?秋日的紫禁城,寒

秋日的紫禁城,寒意浸透乾清宫的屋瓦。二十二岁的富察氏,身着粗陋衣衫,面容憔悴地跪在乾隆面前。她姑母孝贤皇后的名字,令她全身颤抖,无声控诉着成亲王永瑆的残忍行径。三年前,她嫁入王府,三百二十箱嫁妆,顷刻间被锁入...
紫禁城最沉默的皇子朱载坖,熬了二十年才坐上龙椅。他一登基就停了父皇的道场,放了骂皇帝的海瑞。北边蒙古

紫禁城最沉默的皇子朱载坖,熬了二十年才坐上龙椅。他一登基就停了父皇的道场,放了骂皇帝的海瑞。北边蒙古

紫禁城最沉默的皇子朱载坖,熬了二十年才坐上龙椅。他一登基就停了父皇的道场,放了骂皇帝的海瑞。北边蒙古人闹得凶,他不打仗,反而开了马市做买卖,封了个“顺义王”,边境真就太平了。南边倭寇乱,他大手一挥:开海!福建...
1729年,52岁的雍正招秀女马氏侍寝。是夜,马答应被裹在厚被子里,送到了龙榻

1729年,52岁的雍正招秀女马氏侍寝。是夜,马答应被裹在厚被子里,送到了龙榻

1729年,52岁的雍正招秀女马氏侍寝。是夜,马答应被裹在厚被子里,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说:“安置吧!”她娇声应:“好。”之后,雍正一直翻她牌子。谁知,一年之后,雍正忽然冷落了她。1729年深秋,北京紫禁城的天空阴沉得像泼了墨,寒风卷着枯叶在宫墙间打转。夜色渐浓,养心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个太监抬着一床裹得严严实实的红被,步履匆匆地穿过长廊,直奔皇帝寝宫。被子里裹着的,是刚入宫不久的14岁秀女马氏。她屏住呼吸,耳边只有自己心跳的声音,像擂鼓般一下下撞击着胸口。寝宫的门吱吱呀呀被推开,烛光摇曳,映出龙榻上侧卧的身影——52岁的雍正皇帝。马氏被太监小心翼翼地从被子里放出,脚刚踩上冰凉的地板,腿就有些发软。她低着头,努力回忆嬷嬷教的规矩:不能直视皇上,不能多言,不能出错。她偷偷抬眼,只见雍正一身明黄寝衣,眉间皱纹深如刀刻,眼神却意外地柔和。他挥挥手,宫人放下床幔,悄无声息地退下。黑暗中,马氏轻声应了句:“好。”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无法掌控的风暴,既害怕,又隐隐期待。之后的日子,马氏像是宫里的一道风景。雍正忙完朝政,批完折子,总会让人把她的牌子递上来。太监们捧着那块小小的绿牌,脚步都比往日轻快几分。宫里的规矩繁琐,新人侍寝前得在闱房沐浴三日,水里泡着花瓣,身上熏着香,连头发丝都要一丝不苟。可马氏从不抱怨,她知道,这是她从汉军旗底层爬上来的唯一机会。雍正似乎也喜欢她这份安静的乖巧,一年内,她从答应升到常在,后宫的眼神从轻蔑变成了羡慕,甚至带了点嫉妒。可这份风光背后,暗流早就开始涌动。马氏14岁入宫时,满心想着伺候好皇帝,或许还能诞下皇子,稳住自己的位子。她听说雍正登基七八年膝下无子,若自己能生个阿哥,未来便是不可限量。可她不知道,雍正的心思从来不在儿女情长上。他的世界里,有比后宫更重的担子——朝政、兄弟,还有那张摇摇欲坠的龙椅。1730年夏,紫禁城外的蝉鸣吵得人心烦意乱。一天深夜,养心殿里突然传出一声闷响,守夜的太监吓得差点摔了灯笼。片刻后,有人看见雍正踉跄着走出殿门,手里攥着一块染血的手帕,脸色苍白如纸。那是十三爷胤祥去世的消息传来的夜晚。十三爷,雍正最信任的兄弟,那个曾在“九子夺嫡”中与他并肩作战的人,就这么走了,年仅44岁。雍正站在殿外,风吹得他袍角乱摆,嘴里喃喃着什么,没人敢靠近。从那天起,雍正变了。他不再翻牌子,连养心殿的灯都暗了大半。宫人们大气不敢出,马氏的寝宫也冷清下来。她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枯黄的树叶一片片落下,心里空得像被掏了一块。她不知道,十三爷的死对雍正来说,比失子还痛。那块染血的手帕被他亲手放进弟弟的棺椁,2000多字的悼词一笔一画写满哀思。那一年,雍正大病一场,瘦得连龙袍都撑不起来,哪还有心思宠幸谁?马氏的常在位份还在,可日子却像是被冻住了。她听说宫里还有个刘氏,和她一起入宫的秀女,如今却得了皇帝的眼缘。她站在宫墙边,眼睁睁看着太监抬着刘氏的轿子往养心殿去,心里酸得像灌了醋。刘氏运气好,承宠没多久就怀了孕,十个月后生下六阿哥弘瞻。雍正大喜,封她为谦嫔,赏赐堆满了宫殿。马氏攥紧了手里的帕子,指甲掐进肉里也没觉得疼。她终于明白,帝王的心,像天上的云,飘到哪是哪,谁也抓不住。时间一晃到了雍正十三年,秋风又起,紫禁城里却传出皇帝病逝的消息。马氏才19岁,没生过孩子,按规矩,她得搬去寿康宫,和那些失了宠的老妃子一起熬日子。乾隆继位后,她的生活更是无人问津。宫里的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她从少女熬成了中年妇人。乾隆三十三年,52岁的马氏病逝,尸体被送往田村殡宫停放。那地方阴冷潮湿,棺椁旁连盏灯都没有。她死得悄无声息,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捞着。可这还没完。七年后的乾隆四十年,有个官员上奏,说马氏的棺椁还在田村殡宫里落灰,惊动了乾隆。这才匆匆下旨把她下葬。可那时的马氏,早已成了宫里一个被遗忘的名字。她的故事,像一出戏,开幕时锣鼓喧天,落幕时却连个掌声都没留下。只是,谁也不知道,那场因她尸体停放引发的风波,竟牵连出一串贪官。乾隆借机整顿朝纲,抓了不下几十人,朝野震动。这恐怕是马氏死后,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吧。马氏的棺椁终于入了土,田村殡宫的灰尘散尽,可她的名字,终究没能在史书上多占几行字。紫禁城还是那个紫禁城,风吹过宫墙,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无数像她一样的故事。
1915年一天,9岁的溥仪和乳母在床上正躺着,谁知,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直接

1915年一天,9岁的溥仪和乳母在床上正躺着,谁知,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直接

1915年一天,9岁的溥仪和乳母在床上正躺着,谁知,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直接闯了进来。乳母赶紧背转身去,整理衣服,张谦和见状,打趣道:“皇上,您这嗜好得改改了!溥仪,1906年出生,是清朝道光帝的曾孙。1908年,他才两岁就被推上皇位,成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不过,那时候的皇帝只是个摆设,实权早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后来又落到摄政王载沣手上。溥仪小时候住在紫禁城,身边全是太监和宫女伺候着,吃穿用度看着挺讲究,可日子一点不自由。他没啥玩伴,也没正经上过学,老师教的都是些老掉牙的礼仪和经书。他年纪小,性子却被管得有点怪,有时候任性得不行,有时候又孤僻得让人觉得怪可怜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的江山眼看着要保不住了。溥仪虽然还是皇帝,但外面的世界早就变了天。到了1912年,袁世凯逼着他退位,清朝正式完蛋。那年他才6岁,退位后还留在紫禁城里,名义上有个“优待条件”,其实就是被软禁起来了。宫里的人还得叫他“皇上”,可这称呼听着更像是个笑话。溥仪小时候的生活,就这么被困在一个华丽的大笼子里,出不去,也没人真心管他。到了1915年,溥仪9岁,已经退位三年。那天,他跟乳母王焦氏在寝宫的床上休息。王焦氏是负责照顾他起居的人,年纪比他大不少,平时对他挺尽心。这时候,总管太监张谦和突然闯进来,连个招呼都没打。乳母慌忙背过身整理衣服,张谦和看着这情况,甩了句带刺的话:“皇上,您这嗜好得改改了!”这话听着是打趣,可语气里多少有点不尊重。溥仪毕竟才9岁,听了这话气得不行,当场就让人把张谦和赶出去。这事儿不大,却挺能反映宫里的怪氛围:一个退了位的皇帝,连点隐私和尊严都保不住。张谦和是宫里的老人,管着不少事儿,平时也算有点地位。他这话可能是随口一说,但也透出他对溥仪的态度——一个小孩皇帝,退了位还摆什么架子?溥仪虽然生气,可他那点小权威也就只能在宫里耍耍,出了紫禁城,谁还认他这“皇上”?这件小事,就像一面镜子,把溥仪那时候的处境照得清清楚楚。1915年这事儿过去没多久,溥仪的生活也没啥大变化,还是被困在紫禁城里。到了1924年,冯玉祥带兵进北京,直接把他赶了出去。从那以后,溥仪彻底没了皇帝的待遇,成了个普通人。他先是跑到天津,住进租界,后来又跟日本人搭上了线。1932年,日本扶持他在东北搞了个伪满洲国,他又当上了“皇帝”,不过这回连名义上的权力都没多少,完全是日本人的傀儡。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也垮了。溥仪想跑,被苏联抓了去,关了好几年。1950年,他被引渡回中国,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那时候,他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得自己干活儿的普通人,种地、扫地,啥都得学着干。改造了十年,1959年他被特赦,之后在北京找了个园艺的工作,算是安顿下来。1967年,溥仪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从1915年的小插曲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溥仪的日子就像过山车,从顶点摔到谷底。他小时候那点皇帝的架子,早被现实磨得一点不剩。那次张谦和闯进来的事儿,虽然只是个小片段,可多少能看出他后来的命:没实权,没自由,走到哪儿都被人摆布。1915年的这件小事,乍一看挺逗,细想想却有点心酸。一个9岁的小孩,本该是上学玩耍的年纪,却得在宫里装模作样地当皇帝,连跟乳母休息都能被人闯进来笑话。溥仪那时候的处境,其实就是清朝末年那股乱劲儿的缩影。宫里的人表面上还尊着他,实际上谁也不拿他当回事儿。这事儿不光是个笑话,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切口,透出溥仪后半辈子逃不掉的悲剧味儿。再说张谦和那句话,带着点嘲讽,也有点随便。这说明宫里的人早就习惯了这种乱七八糟的日子,对溥仪的“皇帝”身份压根没多少敬畏。溥仪虽然气得要赶人,可他那点小脾气,除了给自己找点面子,又能改变啥呢?他后来的路,早就被时代和身边的人定死了。溥仪这一生,起起落落,多少有点让人唏嘘。他从紫禁城里那个被伺候的小皇帝,到最后在北京街头当个普通老百姓,经历的那些事儿,比戏文还曲折。1915年的那天,不过是他命运长河里的一滴水,可这滴水里,多少能看出点端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