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标签: 国家外汇局

国家外汇局肖胜:计划将一批创新政策推广至全国更多自贸试验区

国家外汇局肖胜:计划将一批创新政策推广至全国更多自贸试验区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期,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国家外汇局计划将一批创新政策...更好助力我国企业...
国家外汇局李斌:将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国家外汇局李斌:将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外汇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密切协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积极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和业务流程整合。...
国家外汇局李斌:将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 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

国家外汇局李斌:将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 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外汇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不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持续加强高质量外汇政策供给,促进...
国家外汇局贾宁: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

国家外汇局贾宁: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拓展投资渠道、...
国家外汇局李斌:三个有利因素将支持我国外汇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国家外汇局李斌:三个有利因素将支持我国外汇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这三个有利因素将支持我国外汇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国家外汇局肖胜:将科创企业自主借用外债的额度统一提高到1000万美元

国家外汇局肖胜:将科创企业自主借用外债的额度统一提高到1000万美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的3项政策情况。一是便利科研机构接收境外资金,即“科汇通”。前期,北京、合肥、...

国家外汇局李斌: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没有明显的升值或贬值预期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汇市场预期保持平稳,从远期、期权等外汇市场指标看,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没有明显的升值或贬值预期,市场交易理性...

国家外汇局李斌:1-5月股权性质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11亿美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国际收支呈现出自主平衡的格局。来华各类投资总体向好。1-5月份,股权性质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11亿美元,同...
国家外汇局贾宁: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6000亿美元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国家外汇局贾宁: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6000亿美元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保持稳定。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存量超过了...

国家外汇局李斌:上半年外汇市场表现好于预期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平稳,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从市场运行来看,主要表现为五个特点...

外汇局: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5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
历史性的一刻来了,人民币结算首次超越美国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25

历史性的一刻来了,人民币结算首次超越美国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25

历史性的一刻来了,人民币结算首次超越美国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25年3月,人民币在中国跨境交易中的占比达到了48%,首次超过美元的47%。这意味着,在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货币的使用频率已经超过了美元,成为跨境交易的首选。要知道,自2010年以来,美元一直是中国跨境收支的主导货币,但随着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兴起,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存在风险,而人民币的稳定性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人民币成为了一个可靠的替代选择。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南美洲大国,就是最好的例子。2023年3月,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直接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紧接着,阿根廷在2023年4月宣布,将停止使用美元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两个国家的选择,不仅降低了贸易成本,还减少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在中东地区,沙特和阿联酋也在积极推动人民币结算。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近年来开始尝试在石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2025年,沙特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达到了22%。而阿联酋在2023年9月加入金砖机制后,与中国在能源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案例越来越多。例如,2023年3月,中国海油与法国道达尔能源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完成了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欧洲的法国也不甘落后。2023年3月,法国道达尔能源与中国海油完成了首单人民币结算的LNG交易,这是欧洲能源企业首次在能源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为人民币在欧洲市场的推广打开了新的大门。俄罗斯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定支持者。截至2025年,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中人民币占比已经提升至30.4%,成为该基金中最重要的货币之一。在贸易领域,俄罗斯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支付的货款占比从俄乌冲突前的0.4%升至14%,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率大幅提升。这些国家的行动,离不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支持。截至2025年5月,CIPS系统已经覆盖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处理金额达175.49万亿元,同比增长43%,成为全球第三大清算系统。CIPS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不过,尽管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美元仍然是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2025年3月的市场份额达49.09%。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货币格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多元化其货币储备,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人民币结算首次超越美元,是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体现,也是全球经济多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更多国家加入人民币结算的行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