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别碰!尽快扔掉!疾控部门提醒,几乎每个人都摸过
日常生活中 有一样东西 相信大家几乎都接触过 ▽ 小票 点外卖、超市结账 线下取号、点菜账单…… 都会有一张白纸黑字的小票
女子称 自己是一名乳腺癌患者 医生提醒她尽量少接触带有雌激素的物品 这种收银小票通常是“热敏纸”材质 表面含有双酚A(BPA)涂层 是一种雌激素 可能会影响生殖发育和致癌 她还表示 并不是说碰都不要碰 就不要把这类纸放在口袋等 触手可及 经常触碰到的地方
双酚A会通过什么进入人体? 1. 饮食摄入 膳食暴露是双酚A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双酚A可通过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等途径进入食品。 2. 皮肤接触 购物小票、银行卡收据等热敏纸中常会添加双酚A,可附着在皮肤上进入人体。 3. 空气吸入 空气来源的吸入途径暴露也是双酚A进入人体的一种方式。 如何预防双酚A进入人体? ① 减少含有双酚A产品的使用 减少塑料制品和罐头制品的使用。建议新买的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在使用前用温水浸泡数日。 ② 改善日常生活习惯 使用玻璃或者陶瓷制品盛装食品和饮用水。 ③ 购物小票的处理 尽量选择电子发票;在手湿或油的情况下不要接触购物小票,接触小票后洗净双手再接触食物;别让婴幼儿触摸购物小票。 我国对双酚A的法规管理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中规定,双酚A可用于食品接触用粘合剂与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特定迁移限量(SML)为不得超过0.6 mg/kg,不得用于生产婴幼儿专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23)中规定,PC及BPA型环氧树脂中双酚A的特定迁移限量(SML)为0.05mg/kg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双酚A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限值为0.01mg/L。 广东疾控温馨提醒 虽然购物小票中双酚A含量很少,不至于引起中毒和致癌,但婴幼儿和孕妇等特殊群体应避免接触双酚A。
孙亚飞建议:“如果在银行等地方工作长时间接触,剂量累积起来还是比较多的,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并且在工作休息期间要仔细洗手,避免其经过皮肤吸收。” 此外,对于偶尔接触的人来说,尽量避免接触到热敏纸的正面,特别要避免出汗的部位去长时间接触。在使用结束后,应将其丢弃,避免其转移到其他位置,造成二次污染。
癌症往往由多种综合因素引发 各类小票及生活用品 并非与罹患癌症 形成直接因果关系 但生活中的各种细节 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来源:新闻坊、上游新闻、看看新闻Knews、新京报、极目新闻、广东疾控,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包图网资料图
但近日
广西一位乳腺癌患者发视频称
这些小票要尽快扔掉
引发广泛关注


该视频发布后
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破亿
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热议
有网友表示
“生活中太容易碰到这些热敏纸了
无法避免”
也有网友质疑
“抛开剂量谈毒性,有点草木皆兵”
事实上
广东疾控也曾发布相关提醒:
购物小票含有双酚A(BPA)
有不良健康效应别让婴幼儿触摸
双酚A(BPA)是什么?
有什么危害?
这类小票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只要用指甲轻轻一划就会变黑,餐厅服务员也常用这种方法,记录已上的菜品。 为何会变色?因为纸上涂抹的双酚A(BPA)涂层,在受热时变黑,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显色剂。双酚A(BPA),在工业上可作为单体或添加剂,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和其他聚合材料。近年来的确有相关研究显示,双酚A有多种不良健康效应,包括生殖发育毒性和神经毒性。

专家:
小票含量很低日常接触没问题
另据新京报报道,清华大学化学博士、科普作家孙亚飞表示,在这种机打小票中,确实很容易找到双酚A的身影,但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双酚A能致癌,因此,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分类中,双酚A仍是“2B类”, 也就是无确切证据表明它具有致癌性。 购物小票中双酚A含量很少,不至于引起中毒和致癌 ,日常接触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婴幼儿和孕妇等特殊群体应避免接触双酚A,职业原因需要长期接触的人需要注意防护。


往期精选
热门视频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