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央视警告,外媒发内幕,比亚迪还是下水了
在华为因“缺芯危机”而让出高端市场后,业界普遍预期其空缺将被国内其他厂商填补,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苹果几乎独占了这块肥肉,赚得盆满钵满。就在外界期待苹果能反哺大陆供应链时,它却悄然开启了供应链的“南下赴印”之旅,这无疑是给国内供应链企业敲响了警钟。
苹果此举背后,既有对美干扰供应链的担忧,也有对印度廉价劳动力和利好政策的垂涎。据悉,印度工资水平仅为大陆员工的七分之一,且政府为提振“印度造”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为加速产业链转移,2020年起,苹果开始对大陆供应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时间内便有十余家企业被剔除出供应链。
这种剔除的影响是深远的。以欧菲光为例,这家曾年营收上百亿的企业,在失去苹果订单后,营收一度下滑七成,险些破产。
央视因此紧急呼吁企业掌握关键技术,进行多元化布局,以减轻对苹果的依赖。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无视这一警告,争相涌入苹果供应链,比亚迪便是其中之一。
近期有消息称,比亚迪已参与苹果iPhone16Pro系列的生产,并成为苹果新款iPad的重要组装厂商之一,据透露,苹果30%的iPad都由比亚迪代加工。这一消息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质疑比亚迪“下水”了,但也有人理解比亚迪的选择。
从技术角度看,成为苹果的制造商或供应商,意味着企业的技术或质量已达行业顶尖水平,这无疑会提升其市值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苹果订单的利润丰厚,对于急剧扩张中的比亚迪而言,是个不小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与苹果合作还能帮助比亚迪汲取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而,也有人担忧比亚迪会陷入“苹果依赖症”的怪圈。毕竟,在果链中,操作系统和处理器技术牢牢掌握在苹果手中,比亚迪所能提供的主要是周边零部件和代工生产服务。这意味着比亚迪在果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利润也可能受到限制。
那么,比亚迪究竟为何如此热衷于加入果链呢?除了上述提到的技术和品牌提升、利润诱惑外,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比亚迪或许想借此机会打开全球市场,通过掌握更多核心技术,逐步成长为全球综合性的科技巨头。同时,比亚迪也可能在积累“高精度制造”和“大规模生产”方面的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究竟比亚迪加入果链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一举动都值得我们深思: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企业如何平衡自身发展与外部依赖的关系?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保持技术独立和品牌自主?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比亚迪的未来,也关乎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命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