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国民党高官写文痛骂毛主席,主席却十分赞赏:全军转载,奇文共赏

文章里满是挖苦和嘲讽的话,说什么“被围剿、被打垮、被消灭的不是国民党的军队,反而是你们自己吹嘘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

文章里满是挖苦和嘲讽的话,说什么“被围剿、被打垮、被消灭的不是国民党的军队,反而是你们自己吹嘘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和聂荣臻的部队……”

朱德看到报纸上满是讽刺的话,气得一把把报纸扔在地上,冲着西北野战军的领导吼道:“他们嘲笑我们,说我们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结果还是这样!”

【一、你就是阎又文?】

1939年1月,国民党开了个重要会议,之后军队里开始大规模排挤共产党。那些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共产党干部都被迫离开,连傅作义的私人秘书阎又文也受到了怀疑。不过,在傅作义的担保下,阎又文成功获得了国民党的信任,还被赋予了重要职责。

那天,在归绥国民党第12战区长官部主任阎又文的府邸外,一个穿着皮货商衣服的男人,手里拎着两盒糕点,声音哽咽,跪在地上恳求门口的卫兵:“求求你们,让我进去见见阎长官吧!我娘的眼睛都快哭瞎了,我一定要找到我弟弟!”

工人们听到门口有声响,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凑过来看热闹。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太太拨开人群走上前,冲着守卫喊道:“你这愣头青,人家来寻亲找弟弟,你凭啥拦着不让进?”

老太太话音刚落,便伸手扶起跪着的男人,领着他进了大门,径直走向客厅。

“又文啊,有客人来找你,我已经把人带过来了!”

男人听到这话,立刻跪下来道谢:“原来您是阎长官的母亲?真是太感谢您了。”

很快,阎又文走进会客室,那位男子立刻站起来,恭敬地说:“阎长官,我是张治公,前几天在长官部咱们见过面,您还有印象吗?我弟弟的事想请您帮个忙。”

阎又文点点头,转向母亲说:“妈,吧。”

母亲刚离开,那人的态度立刻转变,目光直勾勾地盯着阎又文,小声问道:“你是阎又文吗?”

阎又文被对方的态度搞得有些发懵,只能愣愣地点了点头。

你老家是山西荣河的吗?

阎又文应道:“没错。”

男人往前迈了一步,紧贴着阎又文,气势汹汹地问他:“你是在山西大学念的书吗?”

看到对方这副模样,阎又文立刻提高了警惕,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地点了点头。

听到阎又文确认后,男子如释重负,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老阎同志,我是从延安来的,组织上专门派我来和你接头。"

阎又文一听这话,心里立刻绷紧了弦。他狐疑地瞅着面前这个穿着皮货商衣服的男人,琢磨着他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

男人迅速脱下外衣,从内衣里掏出一封秘密信件,直接交到了阎又文手上。

阎又文一瞧,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哎呀,这不是老潘写的字吗?"

男子毫不犹豫地点头表示同意。

阎又文紧紧抓住那人的手,眼中泪光闪烁,声音颤抖着说:“终于等到你了!这些年我日日夜夜都在盼着这一刻!”

傅作义的心腹秘书、国民党内备受重用的高层阎又文,居然是共产党的卧底?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刚走出校门的阎又文看到祖国处于危亡之际,毅然决定放下书本投身军旅。他领着九位同窗好友,渡过黄河向西,直奔革命圣地延安而去。

一到西安,身上的钱就用完了,正发愁时,碰巧遇见了老同学樊长荣。

那时候樊长荣正忙着为傅作义的队伍招揽年轻学生,人手特别紧张,队伍接下来要经过延安前往临县。阎又文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先随部队出发,等到了延安再作下一步安排。

到了延安,阎又文碰上了老熟人徐冰,他的老师。徐冰听完他的故事,觉得他应该回到傅作义那边去,为抗日出一份力。

阎又文二话没说,按老师的建议去了傅作义的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后被任命为傅作义主力部队35军团的政治部主任。

傅作义很看重阎又文的为人和本事,请他帮忙组织一个政治工作团队。阎又文马上联系延安,调来了100多人加入傅作义的部队,潘纪文被任命为中共的特别代表。

1938年,阎又文在傅作义手下当兵时,悄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底,陕甘宁边区保卫处派了人去绥远傅作义的部队里寻找阎又文,于是上演了一出"找弟弟"的戏码。

阎又文在国民党内部隐藏多年,一直以为党组织已经把他遗忘了,正琢磨着怎么重新联系上组织。出乎意料的是,组织并没有忘记他,这让阎又文心里感到特别温暖。对于他这样的情报人员来说,最难受的就是在敌人内部潜伏,却没有任何任务,只能不停地等待,等待……

阎又文接到任务后,整个人立马精神抖擞,就像一台停摆已久的机器重新启动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二、全军转载,奇文共赏】

1946年,国民党不顾之前与共产党签订的停战协议,大规模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主动引发了内战。

晋察冀军区的解放军迅速行动,打响了大同战役。蒋介石眼看大同形势不妙,马上调派傅作义带兵攻打蒙古的要地集宁,想通过这个办法来缓解大同那边的紧张局势。

傅作义采取冒险策略,迅速占领了卓资山,随后攻入集宁城。解放军的增援行动未能成功,最终被迫撤退。

在集宁战役中,傅作义意外获胜,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党因很少打赢,所以特别看重这次难得的胜利,于是指示傅作义写一封公开电报向毛泽东致敬,以此激励国军士兵的斗志。

傅作义把这件事交给了写作能力很强的阎又文,让他写一篇文章,清楚地告诉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国军是怎么想的、打算怎么做。

这下可把阎又文给难住了,他可是共产党的人,怎么能写文章骂自己人呢?可他现在是国民党那边的大官,又必须得听上级的话,真是左右为难啊!

周恩来看出阎又文的顾虑,直接下令:“这封信必须写!而且要写得够狠!要让傅作义和国民党军队骄傲自大,让我们的战士看了就恨不得立刻消灭敌人!”

接到周恩来的明确指示后,阎又文心中有了底,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一篇长达数千字的讨伐文章。

这篇檄文很快在解放军中传开,所有读过它的战士都感到愤怒。朱德看完后,拿着文章对西北野战军的领导说:“把这篇檄文念给连级以上的干部听,这是激将法。他们讽刺我们,说我们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也没什么了不起!”

话音刚落,朱德气得一把将报纸摔在地上,脸上满是怒意。

这篇激烈批评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文章意外流传开来,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战士们的士气!

阎又文起草这篇讨伐文章后,付出了惨痛代价。文章一公开,昔日好友都跟他断了联系,连部队里的不少战士和领导也对他产生了严重的误会。

由于秘密工作的性质,阎又文没法公开澄清,面对各种误解和冷眼,他只能默默忍受,把委屈都藏在心底。

1947年12月,傅作义被任命为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手下有60万精锐部队,成为华北地区掌握实权的最高军事长官。

手握军权,傅作义不愿沦为蒋介石家族的棋子,于是悄悄培植起自己的班底。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蒋介石急匆匆坐飞机赶到北平,企图扭转东北战场的颓势。

李克农马上找到阎又文,让他用两周时间,尽量打探傅作义的消息,摸清国民党在华北的兵力和作战部署。

出乎意料的是,阎又文仅用了不到七天就搞到了所有关键信息。凭借他对傅作义的深刻认识,他精准地摸清了傅作义部队的政治立场和作战计划。

阎又文送来的关键消息,为辽沈战役的速胜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完仗后,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将领开会,命令傅作义带兵退到长江以南。傅作义在华北地区打拼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舍得轻易放弃这片地盘?

经过阎又文与傅作义的密切合作,他们决定留在北平。阎又文向党组织全面汇报了傅作义在张家口、北平、天津沿线部署的500公里长防线,这条防线被称为“一字长蛇阵”。

根据掌握的消息,东野部队提前结束休整,悄悄进入关内,12月份正式开始平津战役。短短七天,就把傅作义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逼得他只能选择投降求和。

解放军大军压境,傅作义已无退路,不得不主动寻求和解,但他心中仍有诸多疑虑。阎又文抓住时机,针对傅作义的心理展开了攻势。

阎又文语重心长地劝说道:“领导,投靠蒋介石去南方也不见得是上策。咱们又不是他的亲信,现在华北丢了,他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的!”

“哎,我怎么会不明白这里面的轻重!”傅作义感慨道。

"现在咱们被上百万的华北部队团团围住,要是死守不撤,北平这座历史名城恐怕就保不住了,您也会被后人唾骂。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坐下来谈和!"

阎又文发自内心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傅作义,让他内心深受触动。不过,和平谈判这件事关系重大,傅作义一时之间还是难以做出决定。

阎又文观察到傅作义的态度有所松动,马上联系了他的老乡、老友和曾经的老师同学,一起来劝说他改变主意。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之后,确定了用"绥远方式"来处理绥远问题。这个办法就是留下大部分国民党军队,然后把这些人马收编进解放军的队伍里。

为了推进绥远地区的和平解放,中央特意安排贺龙牵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谈判小组。这个小组里既有李井泉、潘纪文这样的党内干部,也有傅作义、阎又文等当地重要人物,大家一起负责商讨绥远的相关事宜。

阎又文虽然表面身份特殊,但内心始终向着共产党,这次他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与共产党人一起战斗。他全力以赴,参与了绥远起义的和平谈判工作。

阎锡山让董其武当了西北军区的二把手,同时却要求他带着部队往宁夏撤退,这一举动导致不少官兵纷纷开溜。董其武不同意,阎锡山就断了他的军费物资供应。没办法,董其武只好去找傅作义帮忙。

傅作义立刻叫来阎又文商议,阎又文提出看法:“绥远局势紧张,单靠董其武恐怕难以控制,需要您亲自出马才能稳住局面。不过绥远毕竟是国民党控制的地盘,去那里风险很大,我们得先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请示,再做决定。”

傅作义点头表示同意,随后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详细的信件。过了两天,毛主席邀请傅作义和其他几位同志到中南海进行面谈。

八月初,阎又文跟着傅作义去中南海丰泽园见毛主席。一见到毛泽东,阎又文差点没忍住激动的心情。毛泽东语气温和地对傅作义说:“宜生,这次得麻烦你和邓宝珊先生亲自去一趟绥远了。”

毛泽东接着转向阎又文,语气轻松地说:“你也跟着去吧,大家都去,肯定会有收获。”

阎又文使劲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发抖地回应:“我保证把事情办好,主席您尽管放心。”

一句看似平常的话暗含深意,毛泽东心领神会,郑重地点头回应。

8月20日这天,傅作义、阎又文和邓宝珊等一行人,拿着毛泽东的亲笔信,来到了绥远。傅作义刚下车就马上会见了当地的军政高层,随后还检阅了部队,并给官兵们发了慰问金,传达了毛主席对他们的关心。

毛人凤听说傅作义干了这些事,气得直跺脚,立刻让手下的特务张庆恩去干掉傅作义。碰巧,阎又文看到了杀气腾腾的张庆恩,一眼就看出不对劲,马上冲卫兵喊:“张处长到了,快去通知总司令!”

接着,他们安排张庆恩到接待室稍作休息,借此争取时间。一切准备就绪后,阎又文才带着张庆恩走进了傅作义的办公室。

一进屋就碰上了难堪场面,傅作义办公室挤满了国共双方的大人物,十几道目光齐刷刷落在张庆恩身上。外面还有层层把守的卫兵,张庆恩连动手的缝隙都找不到。

在所有人的注视中,张庆恩故作镇定地拿出几份国民党广州政府的电报递给傅作义。傅作义接过电报,见张庆恩仍站在原地,便假装随意地问了一句:“还有什么事吗?”

张庆恩只能苦笑着叹了口气,脸上泛着红晕,略显局促地离开了院子。

9月19日这天,绥远的军政人员和各族群众代表齐聚包头银行礼堂,共同参与了和平起义的签字仪式。董其武当场宣布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带领着6万多官兵和民众加入起义队伍,绥远地区自此实现了和平解放!

【三、他是成功打入敌人内部的红色特工】

阎又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家人留下了一句话:遇到问题就去找组织帮忙!

家人一直没搞懂这句话到底有啥特别含义,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

听说父亲是共产党员,阎又文的孩子们激动得眼泪直流,特别是小儿子,之前想当兵,因为父亲的身份不明,总是过不了政审,现在终于能圆自己的军人梦了。

多年来,阎又文的孩子们始终没有放弃搜集父亲生前的信息,他们迫切希望能揭开父亲身份之谜。

王玉深深呼出一口气,语气沉重地开口:"四十多年了,那些往事也该说出来了。请一定要找到阎又文的孩子,我有重要的话要当面告诉他们。"

这件事非同小可,刘光人只好领着阎又文的儿女去见罗青长,想请他揭开那段尘封的往事。

1938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些年,他顶着"傅作义秘书"和"国民党上将"的头衔,其实是在为党秘密工作,这些身份不过是他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的掩护罢了。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阎又文二话不说就上了前线。在枪林弹雨中,他勇敢作战,幸运的是,这位无名英雄平安归来,连一点伤都没受。回国后,他转做文职工作。

遗憾的是,持续繁重的工作和巨大压力彻底拖垮了这位英雄的健康,1962年,阎又文因病离世,当时他只有48岁。

阎又文过世后,遗体安葬在八宝山公墓。由于他生前的身份比较敏感,相关档案不便对外公开,所以他的墓碑上只刻了简单的"阎又文之墓"几个字,这不禁让人产生各种猜测。

阎又文曾经为傅作义效力的事被曝光后,他的孩子们顿时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周围人都在背后对他们评头论足,孩子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因为父亲这段历史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如今父亲的真实身份终于揭晓,原来他是共产党的杰出人物,这让我心中涌起一股骄傲。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以往的低调生活,对名利看得很淡,只要弄清楚父亲到底是谁,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想起小时候父亲一声不响地离开,孩子们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虽然父亲当年不负责任地抛下了他们,但在孩子们心里,此刻他的形象却突然变得高大耀眼起来。

其实,像阎又文这样默默奉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被人当作英雄,甚至到现在,他们的真实身份仍然不为人所知。

假如时光倒流,革命先烈们面临重新选择的机会,我敢说,他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走上那条充满艰险的地下斗争之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优秀共产党员们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

常听人说,艺术是生活的缩影,可荧幕上惊心动魄的谍战,哪比得上历史中真实上演的生死较量。英雄,从来不只是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