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手机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第17条朋友圈还是九宫格——海边日落配定位,文案写着“逃离城市计划”。 手指划着划着,突然想起我妈昨天说的话:“以前穷得叮当响,可没人天天把日子挂在嘴边。” 那时候她的搪瓷缸子总装着凉白开,缸沿磕掉一块瓷,也照样端着在大院里串门。 1998年夏天,我们家属院28户人家,谁家买了台新风扇,能在楼下摆三天,大人小孩轮流去“蹭凉”。没人拍照片发动态,王阿姨会端出切好的西瓜,李叔叔蹲在地上修自行车,嘴里念叨“这玩意儿比空调风自然”。 现在呢?楼下便利店的关东煮,有人拍张照配文“一个人的小确幸”;同事背了新包,电梯里转三圈,“哎呀这包太沉了,还是旧包舒服”——可谁都看见吊牌没摘。 也有人说,这不是炫富,是记录生活。 事实是,以前信息像井水,家家户户共用一口,日子过得透明;现在信息像喷泉,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那股水柱更高些。推断下来,那时候的“不炫”,不是觉悟高,是大家都在一口锅里吃饭,你家有肉我家有蛋,比来比去没意思。影响呢?我们怀念的,可能不是穷,是那种“我不用证明自己过得好”的松弛。 昨晚刷完朋友圈,我对着天花板发了半小时呆。 后来才明白,怀念过去的穷日子,就像怀念冬天揣在兜里的暖手宝——不是暖手宝多好,是那时候手冷,有人愿意分你一半温度。 今天早上,我给发海边日落的朋友打了个电话,问她“沙滩烫脚吗”,她在那头笑出眼泪:“你怎么不问我玩得开不开心?” 挂了电话,窗外的阳光刚好照在茶几上,我想起小时候大院里的路灯,昏黄的光线下,我们围着一台黑白电视看《还珠格格》,谁都没想着拍张照——因为那时候,开心是长在脸上的,不用靠九宫格证明
晚上八点,手机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第17条朋友圈还是九宫格——海边日落配定位,文
小依自强不息
2025-11-29 00:19: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