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召回,国家这么多兵不够用的吗? 五大战区,有战区是不能动的,预防边境,国防安全。只要作战就会有兵力消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是需要人来补的,还有应对突发事件,毕竟人心难测,有战争,但也要稳定社会秩序等等之类的。 国家现役部队规模达200万,在全球位居前列,这支力量支撑着国防体系的核心框架。五大战区作为战略支柱,各司其职,东部战区驻南京,覆盖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统辖东海舰队和战区空军,主要防范东海及台湾海峡方向的海上渗透与岛链干扰;南部战区设广州,管辖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湖南及港澳,领导南海舰队,战略指向南海及东南亚热带水域,确保能源通道与商贸航线安全;西部战区总部成都,负责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四川、重庆,应对南亚中亚高原戈壁威胁,维护边防巡逻与资源线稳定;北部战区沈阳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辖黄海渤海舰队,防范东北亚寒区动荡;中部战区北京统筹河南、湖北、陕西、山西等内陆,作为总预备队,支援首都圈与中原机动。这些战区部队固定部署,总兵力分布均衡,陆军约90万,分属13个集团军、84个合成旅,海军舰艇吨位世界第二,空军战机逾5000架,火箭军导弹旅覆盖多域。它们如铁闸般扣住国门,任何轻动都可能暴露边防缺口,影响整体威慑。 召回退役老兵并非兵力短缺的无奈之举,而是填补实战空隙的精准补充。作战环境复杂,人员损耗不可避免,新兵训练周期长达数月,难以即时上手,而老兵经验丰富,能快速融入体系。预备役制度于1983年确立,主要吸纳退役军人,平时以民兵形式组织,每年进行240小时军政训练,战时可转化为现役力量。这套机制保障了退役者再就业,同时确保动员效率。举例而言,东部战区去年台海军演,后勤补给依赖老兵操作重型车辆和模块化设备,他们熟悉路线,能在恶劣天气下高效运送物资,避免延误。新兵上手需从基础学起,老兵则直接上岗,节省时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链条需人力把关,从仓库到前线,弹药粮秣运输全靠他们检查密封、绕行险阻,确保无一遗漏。坦克维修、伤员补位、炊事保障,这些看似辅助的任务实则决定胜负,老兵的“即插即用”能力无可替代。 边境防御是五大战区不可撼动的底线,任何调动主力都等于自露破绽。西部战区高原哨所海拔超4000米,士兵巡逻需应对缺氧风雪,不能抽调以防中印实控线异动;南部战区珊瑚礁间潜艇布防,防范南海岛链异常;东部舰艇列阵,盯紧台湾周边演习信号。这些核心力量钉在岗位,预防外部试探。召回老兵则针对突发消耗,2025年中印边境巡逻报告地形微变,印度增派车辆,中国相应调整哨位,但未动主力;南海美菲联合巡航,雷达信号频繁,中国加强岛礁巡逻,老兵补入后勤,避免前线空档。历史经验证明,此举有效。抗美援朝时期,解放战争老兵携功章入朝,长津湖雪地中他们掘洞避轰炸,分发压缩粮,确保新兵生存;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者请缨入丛林,辨识河床陷阱,领队绕雷区,减少损失。 周边环境不容乐观,美国航母在南海盘旋,2025年上半年“尼米兹”号与“卡尔·文森”号先后进入,伴随菲越军演,意图强化岛链封锁;中印山口虽有协议,但巡逻靴印未减,印度修水利工程于藏南,制造摩擦;台独势力勾连境外,赖清德宣扬“互不隶属”,推动防务预算至GDP 3%以上,编列特别款购武器,渲染大陆威胁。 大国国防需统筹多域,现役撑骨,老兵添肌,方能应对变局。2025年国防费公开透明,增长用于装备更新与训练保障,非扩张。周边热点如南海仲裁,美菲演习模拟夺岛,中国依法巡查,维护航行自由。召回非战信号,而是安全保障,告诉不怀好意者:中国有备无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