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国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可要是把挑衅者真打疼,反倒能换来尊重和安静。2025年11月,美日菲澳联合军演以“夺岛”为科目,菲律宾在仁爱礁固定退役船只作为据点,越南加速南沙岛礁填海工程。 南海问题的根源在于历史遗留的主权争端,中国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但周边国家在外部势力怂恿下,频频采取单边行动。2025年11月,美日菲澳四国联合军演选定“夺岛”作为核心科目,涉及“尼米兹”号航母和F-35战机参与,演习规模空前,覆盖菲律宾海域至东海争议水道。这些行动并非单纯训练,而是借机强化盟友间的作战协调,意图构建针对中国的“岛链防御”体系。菲律宾海军同时在仁爱礁周边水域活动,加固一艘1999年搁浅的退役登陆舰,作为固定据点。该舰体锈蚀严重,但菲方通过焊接和水泥浇筑延长其使用寿命,驻守士兵轮换补给,形成事实控制。越南则在南沙群岛多个礁盘上加速填海,柏礁跑道扩展至3000米,鸿庥岛港口设施齐备,这些工程新增陆地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旨在提升军事部署能力。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于11月24日刊发评论,直击要害,指出外部压力若将中国推向动武边缘,某些国家可能借机谋利,但中国果断回击活跃挑衅者,能让区域迅速平静。这观点基于历史教训,日本二战中推行侵略政策,挑战多国权益,1945年8月美国投放原子弹后,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签署文件,接受占领并配合制定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权利。到2025年,美国在日驻军5.4万人,日本每年支出超20亿美元,却鲜有公开质疑。这种顺从源于彻底军事失败,认识到实力悬殊下的现实选择。中国近代未能及时遏制日本扩张,导致1931年东北事变和1937年全面侵华,日本军队推进肆无忌惮。二战后,日本对华政策仍存傲慢,2012年“国有化”钓鱼岛三岛,至今派船干扰中国渔业作业。 俄罗斯自身经历印证这一规律,1945年8月9日苏联发起满洲战役,11天歼灭日本关东军69万人,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在旅顺递交军刀投降。随后苏联占领千岛群岛,包括日本称的北方四岛,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俄罗斯继承控制权,2025年在择捉岛部署S-400防空系统,日本虽外交抗议,却未实质反制,仅限于口头要求。这些案例显示,对特定国家一味退让只会助长气焰。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度军队越过实际控制线,中国边防部队10月20日反击,东线歼灭印度第4师,西线收复楚舒尔拉等地,一个月内逐回入侵者,后单方停火撤军。此后数十年,印度边境鲜有越界,直至2020年加勒万事件前,控制线相对稳定。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27天空袭后地面战100小时推进200公里,摧毁伊拉克共和卫队主力,中东多国面对美国时明显收敛扩张意图。军事痛击重塑对手行为,避免长期摩擦。 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从不主动挑事,但周边误读克制为软弱,在东海和南海施压。日本与美国联合军演针对中国,菲律宾在礁盘增设设施,越南填海扩展跑道,这些行为蚕食空间。俄罗斯评论强调,中国军事实力位居前列,航母编队和东风导弹让潜在介入者三思。历史上中俄关系稳定,谣传俄罗斯趁火打劫纯属境外挑拨。2025年俄罗斯调整石油出口,降低对华关税,提供贸易便利。国际环境中,实力决定话语权。中国近年军力跃升,歼-20隐形战机和055型驱逐舰服役,让邻国评估风险。 当前中美竞争加剧,美国印太战略拉拢日本、菲律宾等国围堵中国,军演规模扩大。2025年11月“尼米兹”航母参与东海演习,F-35模拟对华打击,日本提供基地支持,却在北方四岛上对俄软弱。这种双标暴露实用主义本质。俄罗斯作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其评论维护共同利益,警示搅局者。国际社会需反思,和平源于平衡,而非单边施压。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合作,日本若继续挑衅,只会自陷孤立。俄罗斯洞见接地气,却发人深省。国际博弈中,实力是硬通貨,和平需威慑为基础。中国走和平崛起路,但绝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