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一刀砍死,连个念想都不给留。 就因为印尼没给6个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奥委会

萧兹探秘说 2025-11-28 18:14:10

直接一刀砍死,连个念想都不给留。 就因为印尼没给6个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奥委会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终止了跟印尼所有的奥运申办对话。连点缓冲的余地都不留,这下手狠得让人咋舌。 可能有人觉得印尼太冲动,不就几个签证吗?犯得着跟奥运梦过不去?但这事还真不能怪印尼“轴”,人家这立场可是几十年的老传统了。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明确支持巴勒斯坦,宪法里都藏着这份态度,只要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独立,两国就没官方往来,拒签不过是把外交立场落到实处。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了,2023年就因为同样的原因,印尼直接丢了国际足联U-20世界杯的主办权,光经济损失就砸进去4.7亿美元,这次拒签前,政府早把后果掂量得明明白白。 其实,以色列方面也没少折腾,从跟赛事方抗议,到求国际体操联合会介入,最后闹到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结果仲裁庭一句话就把路堵死了:签证是国家主权,体育组织管不着。这话听着没毛病,可到了国际奥委会这儿,规则就突然变了味。 他们拿着《奥林匹克宪章》里“非歧视”的条款当大棒,口口声声说“运动员不应为政治决定负责”,转头就给了印尼最狠的处罚,连带着印尼筹备了好几年的2036年奥运申办梦,一夜之间就成了泡影。 要是真讲“一视同仁”倒也算了,可奥委会这尺子从来都是“看人下菜碟”。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他们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的处理是“允许中立身份参赛”,理由是“国家行为不牵连运动员”;1980年美国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1984年苏联又报复性抵制洛杉矶奥运,那会儿奥委会除了呼吁几句,连句硬话都不敢说。 怎么到了印尼这儿,同样是政治立场引发的拒签,就成了“不可饶恕的错误”?2019年马来西亚也拒过以色列运动员,奥委会不过是口头警告,对比现在给印尼的“全面封杀”,这双标玩得比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还溜。 印尼这边倒是硬气,体育部长托希尔直接回怼“国家利益优先于体育规则”,国内民众更是一片叫好,72%的受访者都支持政府的决定。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体育赛事的取舍,而是底线问题——加沙地带的局势摆在那儿,让他们为了奥运资格向以色列低头,比输了比赛还难受。可代价确实实打实的,除了奥运申办泡汤,未来十年可能都没法承办大型国际赛事,旅游、曝光度这些附带收益全没了,东南亚体育圈的话语权也得打折扣。 最冤的大概是那几位以色列运动员,比如东京奥运自由操冠军多尔戈皮亚特,好几年的备战就这么泡了汤,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但奥委会的操作更让人寒心,他们嘴上喊着保护运动员,实则把体育当成了政治工具,规则的松紧全看背后的势力博弈。 对大国的抵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中小国家的立场却下死手,这种“柿子专挑软的捏”的做派,早把“体育中立”的遮羞布撕得干干净净。 说到底,这事儿压根不是签证问题,而是国际体育组织的霸权逻辑在作祟。印尼用失去奥运资格的代价守住了国家立场,奥委会则用一次狠辣的制裁暴露了自己的虚伪。当规则的执行全凭心情和势力,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过是强者用来约束弱者的漂亮话。 印尼这一刀挨得疼,但也让更多人看清楚,有些底线哪怕代价再大也不能让,而那些握着规则制定权的机构,也早该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是体育的守护者,还是政治的传声筒。

0 阅读:67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