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召回,国家这么多兵不够用的吗? 五大战区,有战区是不能动的,预防边境,国防安全。只要作战就会有兵力消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是需要人来补的,还有应对突发事件,毕竟人心难测,有战争,但也要稳定社会秩序等等之类的。 大家最近都在议论国家召回退役老兵这事,网上到处是消息,视频里军车成队开动,退役军人接到通知赶紧归队,搞得人心有点慌。 其实这事根本不用慌,召回老兵从来不是因为“兵不够用”,反而是中国国防体系“有备无患”的体现。 先说说五大战区的“不能动”,那是刻在国防布局里的铁律。 东部战区要盯着台海方向的海空防御,南部战区得守着南海的岛礁和漫长海岸线,西部战区要应对高原边境的复杂地形,北部战区负责东北亚方向的战略防御,中部战区承担着拱卫京畿和战略预备队的重任,每个战区都有明确的防区和固定任务,哪个都不能随便撤岗。 2024年西部战区公布的边境巡逻数据显示,光是中印边境就有超过500个常态化巡逻点,每天需要数千名官兵轮值,这些兵力根本抽不出来。 要是为了某个方向的任务把战区主力调走,等于给其他方向的风险敞开门户,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傻事,成熟的国防体系绝不会干。召回老兵,就是为了在不影响现有防守的前提下,补充新的任务力量,相当于给家里多请了几个“临时保镖”,而不是把原来的门岗撤走。 再讲“兵力消耗”的补充,现代战争的消耗可比以前复杂多了,不是光靠“人海战术”就能补上的。 2024年9月就报道过,第73集团军1600余名官兵因为演习和特殊任务推迟退伍,这些老兵熟悉装甲维修、火炮操作、战地医疗等专业技能,归队后不用重新训练就能直接上岗位。 要是换成新兵,光装甲兵的基础操作培训就得3个月,火炮瞄准校准更是要半年才能上手,真有任务根本等不及。 俄乌冲突里就有现成的例子,乌克兰因为缺乏有经验的后勤人员,导致前线坦克坏了没人修,伤员送不下来,后来紧急召回退役的机械师和医护兵,才勉强稳住补给线。 中国召回老兵也是一个道理,补的不是“人数缺口”,而是“经验缺口”,这些老兵都是“熟手技工”,比新手好用十倍,这哪是“兵不够用”,分明是“追求效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在现代战争里得改改了,应该是“粮草先行靠老手”。现在的后勤保障早不是运粮食那么简单,得管装备维修、物资调度、医疗救护、信息通信等一堆事,每个环节都得是行家。 2023年东部战区的联合演习中,召回的退役医护兵组成的急救小组,处理伤员的速度比新兵小组快40%,抢救成功率更是高出25%。 国家召回这些老兵,就是让他们顶在后勤的关键岗位上,确保前线打得顺,后方补得上,这跟“兵力够不够”没关系,纯粹是为了让保障体系更靠谱。 应对突发事件和稳定社会秩序,更是老兵的“拿手好戏”,这也是召回他们的重要原因。老兵经过部队的纪律训练,组织性和执行力远超普通人,遇到地震、洪水等灾害,或者突发的社会骚乱,能快速形成管控和救援力量。 2008年汶川地震时,超过10万名退役军人自发参与救援,他们搭建临时帐篷、运送救灾物资的效率,比普通志愿者高得多,当时的民政部数据显示,退役军人组成的救援队伍承担了40%的重体力救援任务。 再说句实在的,中国的现役兵力规模根本不愁“不够用”。根据2024年国防白皮书,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总兵力约200万人,加上武警部队,总兵力在世界上排前列,应付常规防务需求绰绰有余。 要是真单纯缺人,直接征兵就行,何必费劲召回老兵?召回老兵其实是预备役制度的正常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里早就写清楚了,退役军人在预备役期间要随时准备应召,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国防储备的常规手段。 网上那些“军车成队”的视频,大多是正常的集结演练,不是真要打仗。 2024年南部战区就公开过预备役集结训练的画面,里面有不少退役老兵,这本来是年度常规训练,被网友拍下来传到网上,就成了“紧急召回”的传言。 还有些退役军人接到的“归队通知”,其实是预备役的年度点验,确认联系方式和身体状况,不是真要拉去执行任务。 说到底,召回退役老兵是中国国防“有备无患”的体现,补的是经验、是专业、是应急能力,跟“兵不够用”没有半点关系。 五大战区要守好各自的防区不能动,前线需要有经验的兵力补消耗,后勤得靠老手撑起来,后方还得有力量稳秩序,这些活儿新兵干不了,只能靠老兵顶上。 那些觉得“人心慌”的人,其实是没看懂国家的布局,有这些老兵在,不管是应对战争还是突发事件,咱们的底气都更足,这反而是件让人安心的事,根本不用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