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结束了,中东平了,全世界都已经腾出了手,中日又上演了一场对抗赛! 过去几年的国际舞台堪称热闹非凡,俄罗斯被俄乌冲突牢牢缠在欧洲腹地,美国和西方盟友的精力大半耗在了对乌援助和对俄制裁上。 中东那边更不用说,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闹得沸沸扬扬,导弹乱飞民生凋敝,美国还得两头兼顾,一边给以色列站台一边抽调兵力调停,分身乏术的窘境肉眼可见。那时候各大国的注意力全被这两个热点吸走,亚太地区虽说也有摩擦,但终究没成为全球博弈的核心焦点。 可风水轮流转,现在局势彻底变了样。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美国主动撮合俄乌停火,国防部长还亲自跑到欧洲施压,要求乌克兰接受屈辱性停战条件,目的就是把欧洲的安全责任甩给盟友,自己好全身而退。 中东那边也有了进展,以色列和哈马斯的长期停火谈判正在推进,周边阿拉伯国家也加入调停阵营,美国部署在中东的兵力已经开始分批回撤。那些之前被牵制的大国终于腾开了手脚,目光自然而然地重新聚焦到了亚太地区,而中日之间的对抗赛,就这么赶着趟儿地上演了。 这波对抗里,日本的动作堪称上蹿下跳,首相高市早苗更是把“对华强硬”的戏码演到了极致。就在最近的日本国会上,她公然抛出谬论,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明晃晃暗示日本会以武力介入台海问题,这番言论直接触碰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 更嚣张的是,面对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多日的严正抗议,她不仅不撤回言论,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反倒借着这股势头推动修订所谓“安保三文件”,摆明了要借着台海议题给日本扩军找借口。 光靠嘴喊还不够,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已经跟上了言论节奏。新发布的2025版防卫白皮书里,直言要加快发展所谓的“反击能力”,说白了就是要搞对敌方基地的攻击能力,还明确要在2026年前完成500枚战斧巡航导弹的采购部署。防卫预算也水涨船高,2025财年直接冲到了9.9万亿日元,折合下来差不多667亿美元,占GDP的1.8%,还计划到2027财年提升到2%。 更针对性的是,日本把防卫重心一个劲往西南诸岛挪,在宫古岛、石垣岛这些地方部署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摆明了要封控宫古海峡,还在奄美大岛新建基地,在马毛岛搞日美共用军事基地,计划2030年前建成战机跑道和雷达站,连那霸基地的军用港口都要扩建,就为了能停靠万吨级登陆舰,甚至还专门建了弹药库,确保能支撑14天的高强度作战,这一系列操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冲着东亚周边来的。 日本这么上赶着挑事,背后其实是跟着美国的战略节奏走。美国最新的《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已经把中国称作“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明确要把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地区,高市早苗的一系列挑衅言行,说白了就是给美国的战略转移递投名状。 可日本似乎忘了,美国的支持从来都是有条件的,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年度报告,2024年驻日美军兵力比2020年减少了12%,而且就在11月17日,美军还把部署在日本的“堤丰”导弹撤走了,明显是在收缩前沿部署,不想为日本火中取栗。 说到底,现在中日之间的对抗升温,本质上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日本想借着美国战略东移的东风实现军事松绑,靠挑衅中国刷存在感,可这种押上国家命运的豪赌风险极大。毕竟中国的反制已经在路上,从政治层面亮明底线,到经济层面的精准调控,再到军事层面的常态化演训,全方位的反制体系已经成型。之前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已经让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受损,要是再继续在危险的边缘试探,最后大概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