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再次抛出惊人言论:“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

映天真 2025-11-28 15:50:09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再次抛出惊人言论:“清华70%至 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 我们国家这些年大力推教育公平,高考报名人数从十年前的九百万多涨到2023年的1291万,农村孩子通过助学贷款和专项计划源源不断进顶尖高校。清华大学作为领头羊,每年录取三千多内地新生,来自上千所中学,其中不少是边远地区的寒门学子。这些孩子从小埋头苦读,国家砸下海量资源,就是想让他们成为科技骨干,支撑产业升级。可现实呢,志愿填报时,经管类专业成首选。2024年清华本科新生数据看,强基计划录取九百人左右,覆盖数学物理等基础领域,但整体经管类占比近四成。各省前十状元,七成多选经济管理学院。这不是空谈,教育部报告也显示,管理学专业报考热度持续走高。 这股风潮根子在社会变迁。经济高速增长,市场机制活跃,年轻人开始用收入算未来账。金融业拉动实体没错,但当所有尖子生都盯着高薪岗位,国家需求就跟不上趟了。施一公当年1985年保送清华生物系,那会儿专业选得更多看兴趣。现在不一样,家长和学生权衡家庭负担、就业压力,经管成了“稳妥路”。国家投入建实验室、推拔尖计划,可人才倾斜还是明显。   2024年清华自强计划录取278名农村生,专业覆盖计算机到医学,但基础学科报名率没那么火爆。这反映出教育资源虽倾斜弱势群体,流向却偏向实用型。长远看,基础研究世界排名还排20名开外,技术革新卡壳,高端装备制造业虽需求数字工程师涨到4.7%,但供给跟不上。施一公的忧虑,说白了就是人才结构跟国家战略脱节,得早点调。 施一公这话说出来,直戳人心。清华大学70%到80%的高考状元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这数据不是凭空来。2024年清华新生中,内地学生3500多人,男女比2.42比1,汉族占89.8%。强基计划占25.7%,未央书院341人主攻数学物理,可整体看,经管类吸金力强。连施院士最器重的学生,四年实验室泡下来,也直言要去金融公司。起薪五十万起步,股权激励一大把,帮家里盖房、分担债台,道理谁都懂。可问题出在集体行动上,全是顶尖苗子挤一条道,金融岗位内卷,基础领域空荡荡。 不止校园,职场也这样。2023年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年薪平均28万,互联网大厂同龄人80万,规培医生月薪才三千。内科医生手术台上稳扎稳打,转行金融医务岗,就为双休和福利。神经外科医生凌晨收工,刷到程序员朋友圈晒六位数奖金,差距拉得老大。金融应届生中位薪45万,基础硕士九万出头,倍数差悬殊。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金融业平均工资增速快,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第一,金融第二,科研技术服务业第三。但基层金融岗绩效复杂,应届生实际到手没那么亮眼。施一公强调,金融创新可贵,但精英全转,根基就晃。芯片进口2024年5492亿块,金额3856亿美元,逆差2261亿,这些钱本该投自主研发,却因人才缺买单。 这事延伸广。公募基金经理多是清华北大状元,华夏基金屠环宇数学满分,工银瑞信孔令兵吉林理科状元,全进金融圈。2024年芯片出口首破万亿,2981亿块货卖全球,可高端依赖重。华为等企业开35万到60万年薪抢科研人,国家发10万奖学金拉基础生,材料数学岗升35万。可科研院所起步10到18万,晋升慢,成果变现难。 国家这些年动作不少。2025年基础经费占比升,建创新平台,企业基金推成果分红,科研人可持股。高校增基础招生,交叉项目让学生兼修科技管理。西湖大学2025年首招全国本科生,重点拔尖创新,施一公亲推医师科学家培养。媒体多报科研英雄,学校办实验室参观,学生摸着芯片模感受脉动。示范会发酵,前辈量子获奖薪荣双全,状元多留步。金融和基础并重,筑牢底盘。

0 阅读:1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