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给中国送上两份大礼,帮了中国大忙,日本右翼感到害怕了?这第一份大礼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这玩意儿简直是咱们的“能源定心丸”。 可能有人对这管道没概念,咱们先看看它的“前辈”1号管道的成绩:2019年通气到2024年11月,已经给咱们送了超780亿立方米天然气,2025年满负荷运转后一年就能供380亿立方米,够1.3亿户家庭用。 而2号管道更狠,规划年输气量直接干到500亿立方米,预计2030年后建成,走蒙古线路直达中国。这意味着什么?咱们以后用天然气,不仅不用看中东的脸色,连运输风险都少了一大截。 要知道现在国际能源市场跟过山车似的,欧洲为了天然气都闹过能源危机,而咱们有了这条管道,就相当于家里多了个常年满仓的“气罐子”,工业生产、冬天供暖都有了保障,这种踏实感可不是用钱能随便买的。 光有能源还不够,货物要运出去、原料要拉进来,航运通道就是命脉。这时候俄罗斯送的第二份礼——北极航道深度联手,就显得格外贴心了。 以前咱们从上海运货到欧洲,要么走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要么绕远路走好望角,不仅耗时久,过路费还贵得心疼。现在有了北极航道就不一样了,从上海到鹿特丹的航程直接从1.05万海里缩短到8000海里,节省15-20天,燃料和过路费差不多能省一半。 2024年咱们的航运公司已经通过这条航道跑了14次,运了17.6万吨集装箱,两项数据都是2023年的两倍。2025年10月更厉害,“伊斯坦布尔桥”号货轮从宁波舟山港出发,走北极航道20天就到了英国港口,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直接打通。 俄罗斯在这事儿上可是下了血本,不仅用核动力破冰船保障航道安全,2024年还把季克西港设为国际港口,启动全年通航计划,2024年整条航道的货运量都达到了创纪录的3730万吨。 中俄还专门成立了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一起搞搜救网络、研发极地船舶技术,就是要把这条道打造成真正靠谱的国际运输走廊。对咱们来说,这不仅是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不用再依赖容易被“卡脖子”的传统航线,供应链安全直接上了个大台阶。 这时候再看日本右翼的反应,就有意思了。他们为啥害怕?因为日本是出了名的“资源穷国”,原油90%以上靠中东进口,2022年光沙特和阿联酋就占了74%,LNG对外依存度也高达97.5%。 咱们有了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等于在能源进口上多了条超级通道,而日本还得看中东局势脸色,万一那边出事,他们的能源供应就得亮红灯。 让他们焦虑的是航运,日本的外贸全靠海运撑着,传统航线的成本和风险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在中俄把北极航道这条“近路”打通,等于抢了全球航运的主动权,日本在东亚的物流优势自然就被削弱了。 2024年日本急着和意大利签LNG合作备忘录,就是怕被落下,这慌乱劲儿已经藏不住了。 其实这两份“大礼”本质上是中俄双赢的合作,俄罗斯有资源有航道,咱们有市场有需求,凑在一起就是1+1远大于2的效果。 2025年北极冰盖面积已经缩到约270万平方公里,2030年夏季可能出现首个“无冰北极”,这条航道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大。而日本右翼要是还抱着老观念,只想着跟在美国后面搞小动作,怕是迟早要在能源和航运这两件大事上栽跟头。 毕竟时代变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咱们有了这“定心丸”和“高速路”,发展的底气只会越来越足,日本右翼的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