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11月27日发表的评论中称,中日风波背后,国际环境早已不是“复杂”能概括

小古说事 2025-11-28 10:17:01

联合早报11月27日发表的评论中称,中日风波背后,国际环境早已不是“复杂”能概括,对新加坡而言,区域和平稳定是生存发展的命脉,广结盟友更是刚需。   这事儿看着是新加坡的评论,其实戳中了所有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难处,中日之间的纠葛从来不是简单的利益掰扯,既有历史上的旧账,也有现实里的资源、地缘竞争。   而新加坡一直想在国际舞台上多刷点存在感,偏偏夹在中美日三个大国中间,处境特别尴尬。   跟着美国走吧,怕变成别人的棋子,自己说了不算,跟日本走太近吧,又得防着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搞不好引火烧身,要是敢碰台海这种主权红线,那更是直接踩雷,没好果子吃。   现在大国博弈越来越烈,小国想真正中立太难了,网友也在聊,新加坡所谓的“广交朋友”会不会最后变成“两头都得罪”,新加坡到底该怎么干,才能既不得罪大国,又能保住自己的好处和话语权。   说真的,新加坡在中美日之间搞“广交朋友”,最难的就是把握分寸,它的难处特别现实。   中国是它重要的贸易伙伴,不少东西都要靠中国市场卖出去,美国能给它提供安全保障,日本在科技、经济上也能帮上忙,得罪任何一方,经济和安全都得受影响。   另一方面又怕为了讨好大国瞎妥协,最后丢了自己的外交自主权,变成别人手里的“提线木偶”。   新加坡之前就是有跟美国搞军事合作,联合军演一场接一场,一边又跟中国深化贸易往来,签了不少合作协议,现在中日闹起矛盾,它再想两边都不得罪,这难度可就太大了。   新加坡一直奉行的实用主义做事方式,现在得改改了,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好处,不然很容易捡了芝麻丢西瓜。   它要是再跟美国签那种“只能跟它好、不能跟别人好”的协议,中国这边的贸易订单肯定受影响,要是为了保住中国市场疏远美国,安全上又没了依托。   所以真正的分寸其实很简单,不绑死在某一个大国身上,不碰别人的主权红线,不跟任何国家签排他性协议,不默认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更不沾台海这种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敏感话题,尊重其他国家的底线,这样才能既交着朋友,又保住自己的话语权,不至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东盟内部本身就意见不统一,根本没法拧成一股绳,东盟十国里,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跟中国贸易往来特别密,经济上离了中国不行,自然想跟中国好好相处。   而菲律宾、越南因为和中国在南海有一些分歧,老跟美国互动,想借美国的力量制衡。   东盟内部最近聊中日风波,各国看法差太远,有的想中立,有的想跟着美国表态,压根没人愿意牵头搞协调机制。   东盟自己都像一盘散沙,新加坡要是联合它,不仅办不成事,反而会被内部的分歧拖后腿。   再加上新加坡心里有个小算盘,想以“小国代表”的身份在国际上多刷点存在感,单独表态能更快被大国关注到,可它忘了自己体量小,单独说话没分量,还容易被大国当成“出头鸟”针对。   不少东盟国家也觉得它太急于表现,私下里并不认同,它要是能先推动东盟内部达成基本共识,再以东盟集体的身份去沟通中日之间的事。   既能借着集体的力量增加话语权,又能避免自己单独面对大国的压力,这比现在的做法靠谱多了。   现在台海局势和中日风波已经缠到一起了,敏感话题一触即发,新加坡要是敢碰这些主权相关的事,引发的连锁反应它根本扛不住。   其实新加坡的处境虽然难,但过日子的道理很简单,别想着两边讨好,先守住底线不踩雷,跟身边的邻居抱团取暖,别自己硬扛。   它得放弃想在国际舞台当“小主角”的想法,先认清自己小国的定位,把“不选边、不踩雷”当成首要原则。   不跟任何一个大国绑死,不碰别人的主权红线,先推动东盟内部达成基本共识,再以集体的身份参与区域事务,这样既能借着东盟的力量分摊压力,又能保住自己的话语权,不至于孤立无援。   大国博弈拼的是实力,小国想好好过日子,靠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拎得清自己的位置,守住该守的底线。   小国的生存智慧从不是左右逢源,而是守住底线不踩雷,抱团取暖不独行。 (本文信息来源:韩咏红:再看中日风波—联合早报)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小古说事

小古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