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根据法国总统办公室公布的消息,法国总统马克龙确认将于12月3号到5号访问北京。那么如何看待马克龙的这一次访华,他又要与中方谈一些什么呢? 国际政坛近期的大新闻,当属马克龙的访华行程官宣。 11月27日,法国总统办公室正式对外公布,马克龙将于12月3日至5日到访北京,这也是他近三年来第三次访华,频率之高足以见得中法关系的重要性。 其实这次访华早有铺垫,毕竟明年法国就要担任G7主席国,马克龙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借着这个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刷一波存在感。 而当下的国际局势,也让这次访问变得格外关键,俄乌冲突陷入僵局,加沙战火未停,中美欧三方关系微妙,马克龙显然想做那个“穿针引线”的人。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马克龙此行核心要谈四大议题,每一个都直指法国的核心利益。 第一个就是邀请中国参加明年的G7峰会。 马克龙早就放话,俄罗斯肯定回不了G7,但中国必须在峰会上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希望金砖国家也能积极参与。 说白了,他想借着G7主席国的身份,打破西方阵营的封闭性,让峰会变成一个更有全球影响力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西方俱乐部”。 第二个重点是中欧经贸,尤其是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安全。 欧洲现在在对华合作上有点群龙无首,德国总理默茨因为涉台问题的不当言论,访华行程一直悬而未决,给中欧关系添了不少麻烦。 马克龙正好趁机扛起“欧洲领袖”的大旗,而他最关心的就是稀土——欧洲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稀土,而全球稀土供应链中,中国的地位至今难以撼动。 虽然法国刚和日本合资建了稀土回收工厂,投资超2亿欧元,计划年产1400吨稀土,但这仅占全球产量的15%,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须和中国谈稳定供应。 第三个议题是乌克兰问题。 特朗普提出28点和平方案后,俄乌和谈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进入了关键的深水区。 马克龙心里清楚,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和平方案都难以落地,毕竟中方和俄罗斯的关系摆在那里。 他希望中方能利用这种特殊关系,对普京多做劝说工作,推动冲突尽快落幕,这既能让欧洲摆脱能源和安全焦虑,也能让马克龙在国际上赚足口碑。 第四个是加沙问题和气候变化,这可是中法共识最多的领域。 今年5月中国访法时,两国就签署了中东局势联合声明,明确反对以色列进攻拉法,呼吁落实“两国方案”,如今加沙局势升级,双方需要进一步协调立场。 而气候变化方面,中欧早就有合作基础,冯德莱恩访华时签署的联合声明,让绿色转型成了双方合作的新增长点。 不过马克龙这趟访华,看似雄心勃勃,实则背后藏着不少无奈。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10月6日,法国总理勒科尔尼突然辞职,任职仅27天,创下了法国“最短命政府”的纪录。 现在法国政坛一片混乱,议会碎片化严重,各党派互相掣肘,马克龙想推动任何政策都难如登天,就算这次和中方达成合作,后续能不能落实还是个大问号。 更麻烦的是,法国经济竞争力下滑,中产阶级不满积累,移民问题和社会矛盾交织,马克龙急需通过外交突破来转移国内压力。 从中方角度来看,马克龙的访华确实值得重视。 法国是欧盟的核心大国,也是西方阵营中相对务实的一员,和这样的国家保持沟通,有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围堵。 不过对于G7峰会的邀请,中方恐怕会谨慎对待,毕竟G7的西方属性没变,贸然参与可能会陷入被动,如何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拓展合作空间,是中方需要权衡的关键。 其实马克龙的如意算盘很明确:借中国的影响力提升法国地位,靠中欧合作解决国内经济难题,在大国博弈中找到平衡。 而中方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法国深化合作,既能稳定中欧关系,也能在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多支持。 说白了,这次访华是一次“双向奔赴”,但也充满了博弈和考验。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