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新闻,赖清德11月26日上午召开安全高层会议,就当前安全情势,听取团队简报,并于会后召开记者会。 就在这场会议的前一天,11月25日,他已通过《华盛顿邮报》提前释放信号——宣称台湾将推出400亿美元防务特别预算,字里行间满是对美方的感谢与依赖,甚至将大陆直接称为“境外敌对势力”,抛出17项所谓“因应措施”。 26日的记者会上,这份防务计划的核心数字终于揭晓:未来八年投入1.25兆新台币(约2825亿人民币),从2026年到2033年,这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防务特别预算。 他将其包装为“台盾”(T-Dome)防空系统,声称要防护飞弹、火箭、无人机及战机攻击,企图在军事技术层面构建所谓“防御屏障”,为自己的政治路线增加筹码。 拆解预算明细,2026年度即达9495亿元新台币,同比增幅超过22%;其中“军事投资”1616亿元,特别预算1868亿元,新式战机采购399亿元,海空战力提升计划293亿元——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对军备扩张的直白注解。 但台湾的财政账本上,另一组数字正在悄然变化:今年经济发展支出占比已从14.3%下滑到14.1%,防务支出却逆势上扬。当传统产业还在承受美高关税冲击时,这样的预算结构,正让经济失衡的裂痕越扩越大。 对此,大陆方面的态度清晰而坚定。国台办第一时间批评民进党当局“不自量力”,直指“以武谋独”只会加速自取灭亡,强调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赖清德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从《华盛顿邮报》文章中对美国的多次感谢,到记者会上对“外部支持”的刻意强调,他的防务路线正清晰地指向“倚美自重”——这种将台湾安全绑在外部势力战车上的做法,让台海局势的复杂性与危险性陡增。 岛内社会并非没有清醒者。有民众担心经济被军费拖累,有分析指出盲目扩充军备只会加剧两岸紧张,而经济民生却成了最大牺牲品。数据不会说谎:当防务预算“一枝独秀”,经济发展项目占比持续下滑,这样的结构长期下去,无异于饮鸩止渴。 更值得警惕的是“安全行动方案”中的管控条款——赖清德提出要严格限制岛内外团体与大陆的交流,企图用行政手段阻断两岸正常沟通。这样的举措,只会加剧岛内分裂氛围,动摇社会稳定根基。 大陆方面一再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统一是必然趋势。民进党当局一味加码军事对抗、强化“台独”色彩,既违背历史潮流,也不符合台湾民众根本利益。 专家分析,这份八年期防务计划无论从规模、跨度还是采购清单看,都是前所未有的。1.25兆新台币分批投入的背后,既有美方的推动,也有“以武拒统”的政治算计,但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等领域的资源被挤压,已是不争的事实。 赖清德试图用“台盾”工程和“防务自主”打造技术壁垒与心理防线,却刻意忽略了两岸和平对话的核心价值。1.25兆新台币或许能买到一时的政治筹码,但买不来台海的真正安全——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会因任何形式的军事对抗而逆转,“台独”分裂行径,注定只会走向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