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叶挺被迫娶了童养媳黄春,新婚夜,他被父亲警告:“给我好好圆房,给叶家

悠然话史 2025-11-27 15:51:37

1912年,叶挺被迫娶了童养媳黄春,新婚夜,他被父亲警告:“给我好好圆房,给叶家留后,否则别认我这个爹!”   1946 年广东惠阳,黄春在祠堂前摆上水果,对着一张黑白照片焚香。   照片里的叶挺穿着新四军军装,目光坚毅 —— 三个月前,他因空难牺牲的消息传来。   她从布包里拿出两样东西:泛黄的三百大洋存折,还有抗战时他捎来的字条,指尖轻轻摩挲。   时间回到 1926 年,叶挺正指挥独立团在汀泗桥与吴佩孚部队激战。   作为北伐先锋,他带领部队突破天险,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叶挺独立团” 从此成为铁军象征。   此时的他,早已不是 1912 年那个被迫娶童养媳的青年,而是坚定的革命者。   战斗间隙,他想起老家的黄春,特意托人捎信,还多寄了些钱,嘱咐 “让她好生过日子”。   1927 年南昌起义爆发,叶挺担任前敌总指挥,与周恩来、贺龙等人并肩作战。   起义部队南下途中遭遇挫折,他辗转前往香港,后又参与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革命道路艰险,他多次身陷险境,却从未动摇 —— 这份坚定,早在他处理婚姻时就显露端倪。   1920 年代初他回老家离婚时,就曾对黄春说:“我要走的路很难,但绝不会辜负良知。”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率部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他带领战士们在崇山峻岭中与日军周旋,先后取得韦岗伏击战、黄桥战役等胜利,振奋民心。   而此时的广东惠阳乡下,黄春正用他当年给的三百大洋,组织妇女支援抗战。   她买种子种粮,收集旧布缝绷带,还跟着老中医学采草药,救治伤员,祠堂成了临时救护所。   有次前线送来一批重伤员,药品紧缺,黄春连夜带着妇女上山采草药。   山路湿滑,她摔了好几跤,膝盖磕出血,却咬牙坚持,直到天亮才背回满满一筐草药。   战士们感激地称她 “黄大姐”,她却笑着说:“叶军长在前线拼命,我们在后方做这点事不算啥。”   这话后来传到叶挺耳中,他特意托人捎去药品和字条:“保重身体,谢谢你为乡亲们做的一切。”   没人知道,叶挺在革命生涯中,始终记着对黄春的承诺。   1938 年新四军军部迁到皖南,他还曾托老家的亲戚打听黄春近况,得知她安好才放心。   而黄春也从未因离婚对他有怨言,反而以他为傲 —— 每次听到 “叶挺军长打胜仗” 的消息,她都会跟乡亲们分享。   这种跨越婚姻的理解,源于 1912 年新婚夜叶挺的那句 “你别害怕,我不会勉强你”,源于他后来体面的放手。   1941 年皖南事变爆发,叶挺为保护战友,主动与国民党军谈判,却被无理扣押。   在狱中五年,他遭受严刑拷打,却始终坚贞不屈,写下气壮山河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此时的黄春在老家得知消息,心急如焚,每天都去祠堂祈福,还发动乡亲们为他请愿。   直到 1946 年叶挺获释,她才松了口气,可没等多久,就传来他空难牺牲的噩耗。   1946 年夏天,黄春在祠堂为叶挺设灵堂,村里的人都来悼念 —— 他们有的受过叶挺部队的保护,有的受过黄春的帮助。   黄春把他捎来的字条和三百大洋存折放在灵前,哽咽着说:“你是英雄,没辜负国家,也没辜负我。”   晚年的她,常给村里的孩子讲叶挺的革命故事,讲他汀泗桥的勇猛,讲他狱中写《囚歌》的骨气。   她还把存折和字条小心收好,说:“这是他做人的样子,得留着给后人看。”   如今,广东惠阳的乡村里,还流传着叶挺与黄春的故事。   当地建起了小型纪念馆,陈列着叶挺的《囚歌》手迹复制品,还有黄春用过的缝衣针、采草药的篮子。   人们说起叶挺,会提到他的革命成就,也会说起他对黄春的尊重;说起黄春,会赞她的坚韧,也会念及叶挺的担当。   这段没有爱情却充满敬意的过往,成了特殊的记忆 —— 它告诉世人,真正的英雄,既要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也要有尊重他人的温情,而这份温情,同样能在乱世中开出坚韧的花。     信源:共青团员网 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今天,缅怀叶挺将军

0 阅读:0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