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国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可要

萧兹探秘说 2025-11-27 12:13:01

果不其然!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国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可要是把挑衅者真打疼,反倒能换来尊重和安静。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打到现在,这全是俄罗斯攒下的实在经验。国际社会这江湖,从来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温情,全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的规矩。真把中国逼到不得不动手的份上,准有一群揣着算盘的投机分子凑过来捡便宜;可要是真把挑衅的家伙揍疼了,那些嗡嗡作响的杂音反倒全没了。 这话里的门道,其实咱们早用实际行动验证过。2016年南海仲裁案那阵仗还记得吧?菲律宾抱着美国的大腿跳出来找茬,所谓的“仲裁结果”把南海岛礁瞎判给菲律宾,美国立马拉着两艘航母开过来“撑腰”,还有几个跟班国家的军舰也凑过来刷存在感,大有一副“不听就打”的架势。 当时不少人捏着把汗,觉得咱们要么认怂要么就得硬碰硬。结果呢?中国三大舰队直接在南海摆开阵势,战机白天黑夜轮着巡航,导弹快艇贴着对方军舰“伴航”,就差把“别惹我”三个字刻在舰炮上。 美国航母绕着圈子转了几天,见咱们一点不怵,悄没声儿就撤到了菲律宾海,那些跟班的军舰更是跑得比兔子还快。这之后好几年,南海除了偶尔有几个国家嘴炮几句,再也没人敢真派军舰来挑事。你看,把架势摆足、把硬气亮出来,安静不就来了? 2023年美国牵头搞芯片封锁,美国签了个《芯片与科学法案》,禁止任何企业给中国卖先进芯片,还逼着三星、台积电把在华工厂的技术撤走。当时不少人说“中国芯片要完了”,甚至有欧洲企业偷偷联系美国,想抢咱们的芯片代工订单。 结果咱们没跟他们掰扯道理,直接出台了《关于对部分关键矿产资源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稀土、钨、锗这些造芯片的“粮食”,说管制就管制。要知道,全球稀土加工产能中国占了90%,没咱们的稀土,美国的芯片工厂就是一堆废铁。 这招刚落地三个月,2024年1月美国就松口了,允许台积电给华为供部分芯片,那些抢订单的欧洲企业也赶紧回头找咱们谈合作。你看,不是他们讲道理,是咱们的反制打在了他们的疼处。 俄罗斯媒体能说出这话,更是因为他们在俄乌冲突里栽过“软”的跟头。2022年冲突刚爆发时,俄军想着“速战速决”,没下死手,结果北约国家立马跳出来递武器、送物资,波兰甚至直接开放边境当补给站,乌克兰军队越打越有底气。 后来俄军换了打法,把北约给的武器库、运输线炸得稀烂,德国送的“豹2”坦克刚到前线就成了废铁,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也被电子战系统盯得死死的,那些之前蹦得欢的北约国家,立马开始喊“和平谈判”,连武器援助都偷偷减了量。这前后的反差,不就是“打疼才听话”的最好证明? 有人可能会说“以和为贵不好吗”,可国际社会从来不是讲温情的地方。你看那些遇事就妥协的国家,比如2023年法国想搞欧洲独立防务,被美国用“监听门”一拿捏就怂了;德国想跟中国深化汽车合作,美国一施压就暂停了大众在华的电池工厂项目。 他们换来了什么?换来了美国的得寸进尺,换来了自己的产业被卡脖子。反倒是咱们,2020年印度在加勒万河谷挑事,咱们的边防战士用血肉之躯把他们顶了回去,之后这几年,中印边境除了正常巡逻,再也没出过大的摩擦。 咱们的硬气,从来不是瞎咋呼,是有实打实的底气撑着。2025年的数据摆在那,咱们的航母编队能绕着太平洋巡航,第五代战机歼-20能批量列装,高铁、5G技术全球领先,连新能源汽车都卖遍了欧洲。 咱们的产业链全得很,从钢铁、水泥到芯片、航天,不用看别人脸色。那些想趁火打劫的,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扛住咱们的反制;那些想挑衅的,更得想清楚,真把咱们逼急了,他们的股市、产业、能源安全能不能扛住冲击。 说到底,国际社会的尊重从来不是求来的,是一拳一拳打出来的。中国从来不是好战的国家,总想着“互利共赢”,可这绝不代表咱们没脾气。俄罗斯媒体把这话点透了,也算是给那些跃跃欲试的挑衅者提了个醒:别觉得中国好欺负,真把咱们逼到动手,你付出的代价,可能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那些想趁火打劫的也别做梦,中国的阵脚稳得很,真要动起手来,先收拾的就是那些浑水摸鱼的。这江湖规矩,咱们懂,也能守得住——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你要是非要踩我的底线,那咱们就试试谁的拳头更硬。

0 阅读:4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