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几代总统的偏好:1,小布什爱好战争,你不服,我就打你,中东从此没消停过。2,奥巴马爱好画圈,你不服,我就圈你,亚太,印太,五眼联盟,四方机制,满世界画。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塔在浓烟中倒塌,这一幕彻底点燃了小布什的“战争开关”。这位带着得州牛仔气的总统,在电视讲话里把话说得绝绝的:“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 当年10月7日,美军的导弹就砸向了阿富汗,理由是塔利班窝藏了本·拉登。谁都没想到,这场“反恐战争”会拖成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一打就是20年,直到2021年美军仓皇撤离,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还有2400多名埋骨异乡的美国士兵和超过2万亿美元的军费账单。 阿富汗的炮火还没停,小布什又把目光瞄向了伊拉克。2003年,他拿着一管装着不明粉末的试管,在联合国大会上声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绕开联合国就发动了战争。 美军的坦克碾过巴格达街头时,小布什站在航空母舰上宣布“任务完成”,可直到2011年美军撤军,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连影子都没找到。这场战争把伊拉克搅成了人间地狱,教派冲突此起彼伏,ISIS等恐怖组织趁机滋生,而美国自己也付出了4400多人阵亡、7630亿美元军费的代价。 小布什任内的这两场大战,把中东彻底拖进了无休止的动荡,也让美国的国债从2001年的5.6万亿美元,飙到了2009年他卸任时的10.6万亿美元,堪称“用枪炮烧钱”。 2009年奥巴马搬进白宫时,看着账本上的窟窿和中东的烂摊子,心里门儿清:小布什那套“不服就打”的硬刚玩法太费钱,得换个“四两拨千斤”的路子。这位擅长演讲的总统不爱动拳头,反倒迷上了“画圈子”——把盟友圈进来,把对手圈出去,用规则和联盟织一张霸权网。 他最先下功夫的就是亚太地区。2011年,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正式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直白地说就是要把美国的战略重心往亚太挪。为了把这个圈子画实,他一边往日本、韩国增派兵力,升级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一边撺掇盟友搞联合军演,2014年还联合菲律宾搞了个“肩并肩”军演,把军事存在直接摆到南海门口。 除了硬圈子,他还搞经济圈子,2015年拉着日本、澳大利亚等11个亚太国家签署了TPP协议,表面上是搞自由贸易,实则是想用美国制定的规则,把亚太经济圈牢牢攥在手里,里面的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条款,全是照着美国的利益量身定做的。 老牌的“五眼联盟”也被他盘活了。这个由美、英、加、澳、新组成的情报圈子,在奥巴马任内从单纯的情报共享,变成了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联动的“铁哥们儿俱乐部”。2013年,五眼联盟搞了个网络安全协议,把情报合作延伸到网络空间,说白了就是联手监控全球网络,维护美国的网络霸权。 至于后来火起来的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奥巴马其实早有铺垫,虽然这一机制在他任内没正式成型,但他通过频繁的双边互动,为后来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奥巴马的“圈地术”还玩到了中东和欧洲。2015年,他拉着中、俄、英、法、德一起签署伊核协议,既限制了伊朗的核计划,又把美国的影响力嵌入中东核心议题;在欧洲,他推动北约东扩,把黑山等国家圈进北约,一步步把防线推到俄罗斯家门口。 和小布什的炮火相比,奥巴马的圈子看似温和,实则更具渗透力。战争是硬摧毁,圈子是软捆绑,都是为了让美国掌握话语权。 从2001年小布什挥拳打向中东,到2016年奥巴马带着一肚子“圈子计划”卸任,美国的霸权套路换了壳,里子从没变过。小布什的战争耗空了美国的硬实力,奥巴马的圈子则是用软实力补位,可他们都没算到,中东的战火没烧出绝对安全,画出来的圈子也挡不住多极化的趋势。 小布什卸任时,中东乱局成了甩不掉的包袱;奥巴马离开白宫时,TPP被特朗普一脚踢开,他画的圈子也出现了裂缝。 说到底,不管是小布什的“不服就打”,还是奥巴马的“不服就圈”,本质都是把美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只不过他们都忽略了,时代早不是“谁拳头硬谁就说了算”的年代,也不是“画个圈子就能锁住世界”的年代。 小布什的炮火和奥巴马的圈子,最终都成了美国霸权路上的绊脚石,这大概就是霸权主义逃不开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