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态度急转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的报道,日本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2

慕蕊看趣事 2025-11-26 16:47:58

日本态度急转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的报道,日本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25日在外务省会见了中国驻日本的大使吴江浩。 由于这件事刚刚发生不久,日本方面还没公布会见的具体信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网站也没有更新相关内容,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日本态度转变的信号之一。要不然,在这个时候日本没必要会见中国驻日本大使这个级别的官员。 说实话,这个时间点选得挺微妙的。就在前几天,日本还在G7会议上跟着美国一起对中国指手画脚,现在突然安排这么高规格的会面,这转变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外务省次官这个职位,相当于外交系统的二把手,负责具体事务的落实,这可不是随便喝喝茶聊聊天的级别。 《每日新闻》的报道里提到,这次会面是“日本外务省主动提出”,且会面时长超过1小时,远超常规外交会见的30分钟标准。 更值得注意的是,会面当天上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通完电话,下午就安排了这场会见,这种“美日沟通后立即对接中国”的节奏,在以往并不常见。 有熟悉中日外交的人士分析,日本选择这个时间点会面,很可能是想在与美国沟通后,及时向中国传递某种信息,避免双方因误判产生更多分歧。 日本态度之所以有所转变,一方面离不开中国近日连续释放的施压信号。 就在会面一周前,中国在东海海域开展了“常态化巡航+实弹演练”组合行动,海军052D型驱逐舰和歼-16战斗机多次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开展协同训练,同时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将对日本输华的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等产品加强检验检疫,进一步规范贸易流程。 这些动作虽然没有直接针对日本,但在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无疑是在向日本传递“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的信号。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22%,其中汽车和电子零部件是核心品类,中国加强检验检疫后,部分日本企业已经出现订单延迟的情况,这让日本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态度。 另一方面,特朗普与高市早苗的通话,也可能间接推动了日本态度的转变。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披露,两人通话时长约40分钟,特朗普重点提到了他对俄乌冲突的看法,同时旁敲侧击询问日本“是否愿意在台海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还提到“希望美日能在芯片设备出口上保持同步立场”。 但高市早苗在通话中并没有给出明确承诺,反而多次强调“日本需要考虑自身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平衡”。 这种微妙的回应,其实反映出日本的顾虑——如果完全跟着美国的节奏走,继续在台海、芯片等问题上挑衅中国,很可能会遭到更严厉的反制,而日本当前的经济状况,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 毕竟日本2024年GDP增速仅1.2%,债务率超过260%,如果因与中国关系恶化导致贸易受阻,经济只会雪上加霜。 从近期中日之间的分歧来看,稀土和台海问题大概率是这次会面的潜在议题。之前日本曾放话“若中国限制稀土供应,就联手美国收紧芯片设备出口”,但中国随后公布的《稀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经在越南、马来西亚布局了稀土加工基地,即便对日本限制出口,也不会影响全球供应链,这让日本的威胁失去了底气。 而台海问题上,中国近期多次强调“绝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解放军东部战区的演训活动也持续聚焦“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这些都让日本意识到,在台海问题上挑衅中国,风险远大于收益。 所以这次会面,日本很可能想探探中国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底线,同时也想通过沟通,为后续可能的合作留有余地。 不过,目前双方都没有公布会面细节,也让外界对日本态度转变的“诚意”打上问号。有分析认为,日本这次会面可能只是“缓兵之计”,想暂时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为后续与美国的合作争取更多空间;也有人觉得,日本是真的感受到了压力,不得不调整对华策略。 不管怎么说,这次会面至少说明,中日之间的沟通渠道没有中断,这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来说,是个积极信号。毕竟中日作为近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持续的紧张关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后续随着双方逐步公布会面信息,日本态度转变的真实原因和具体方向会更加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与日本的互动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维护核心利益,同时保留对话空间”的立场,这种态度也让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希望日本能抓住这次机会,拿出真正的诚意,停止在敏感问题上的挑衅行为,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来,否则即便有再多的会面,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 官方信源: 日本《每日新闻》

0 阅读:0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