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这份情,中国14亿人民记下了!澳大利亚一个智库提醒日本,如果跟中国发生冲突,

蕾蕾不打雷 2025-11-25 14:47:15

朝鲜这份情,中国14亿人民记下了!澳大利亚一个智库提醒日本,如果跟中国发生冲突,朝鲜一定会参与,看来这次西方智库并不笨,朝鲜肯定会出手。 乍一听,这话有点吓人,但细想一下,又觉得并不意外。毕竟,中朝之间的情谊,不是靠社交媒体刷出来的热度,而是用几十年血与火、信与义堆起来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61年签署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至今仍然有效。这份条约白纸黑字写着:一旦一方遭受武装攻击,另一方必须立即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2021年条约60周年时,双方高层还专门重申了它的现实意义。换句话说,这份同盟关系,从未褪色。 回望历史,这份情谊有根有底。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却毅然派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那时战士们吃的是炒面拌雪,穿的是单薄棉衣,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他们不是为了占领土地,也不是为了索取利益,而是为了守住家门口的和平。战争结束后,中国军队全部撤回,没留一兵一卒。这种“帮完就走”的姿态,在国际关系史上极为罕见,却深深印在了朝鲜几代人的记忆里。 而今天,朝鲜也用行动回应着这份情义。2024年,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并派遣上万名士兵参与实战任务。这是自1953年以来首次大规模海外出兵。外界或许不解,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说明朝鲜在关键时刻是敢动真格的。既然能为俄罗斯做到这一步,那么面对曾浴血相助的中国,它的立场自然不言而喻。 日本近年来的动作确实让人警惕。2022年出台的新安保战略,首次将中国定义为“最大战略挑战”,并计划部署400枚战斧巡航导弹,强化所谓“反击能力”。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政客公然宣称“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试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这种言论不仅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也踩到了中朝两国的历史红线。 要知道,对朝鲜而言,日本不是远在天边的对手,而是曾殖民统治其半个多世纪的旧敌。靖国神社参拜、慰安妇问题、强征劳工……这些历史伤疤从未真正愈合。2025年联合国大会上,朝鲜代表直接点名批评日本正在滑向“战争国家”,呼吁国际社会保持警惕。这种反应,不是情绪化,而是基于切肤之痛的现实判断。 军事上,朝鲜也不是虚张声势。它的“火星-18”洲际导弹射程覆盖全美,“芦洞”系列可打击日本全境。2024年多次试射,轨迹明确经过日本上空,既是技术展示,也是战略警告。加上百万规模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动员能力,任何轻视其威慑力的判断,都可能带来误判。 中朝之间的互动,早已超越简单的“礼尚往来”。2024年,中俄朝在日本海举行联合演习;202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0%,建材、工业物资出口大幅上升。这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两国基于共同安全和发展需求的战略协同。 有人说,国际关系只有利益,没有真情。但中朝关系提醒我们:历史记忆、道义承诺和战略互信,同样能成为国家间合作的坚实基础。尤其在东亚局势日益紧张的当下,这种基于共同经历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反而显得尤为珍贵。 澳大利亚智库看得明白:挑动中日对抗,等于同时激怒两个邻国。而朝鲜的态度,从来不是“可能出手”,而是“必然回应”。这不是威胁,而是历史逻辑与现实利益交织下的自然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4
蕾蕾不打雷

蕾蕾不打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