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中美元首通电话,特朗普随后便表示将于明年四月访华。   这是时隔

文史典个 2025-11-25 14:16:44

11月24日晚,中美元首通电话,特朗普随后便表示将于明年四月访华。   这是时隔近一个月后的再度高层互动,也是继10月30日釜山会晤之后的首次直接沟通,持续约一小时,议题覆盖面很广。   除了经贸合作、台湾问题,还涉及到俄乌冲突、TikTok等热点,中方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要求美方恪守承诺,不支持“台独”。   特朗普在通话后通过“真实社交”平台宣布,已“接受中方邀请”,将于2026年4月访华,同时也邀请中方在当年晚些时候对等访问美国。   消息一出,国际上便热议起来,说中美关系大有缓和之意,看来和平仍是世界主流云云。   回顾过去几个月,中美关系确实有明显缓和迹象,釜山会晤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两国元首首次面对面会谈,持续1小时40分钟。   中美经贸团队在日内瓦多轮会谈,就关税、市场准入等议题取得积极进展,双方还就大豆采购、芬太尼治理等问题逐步达成共识,经贸摩擦有缓和趋势。   近期日本高层涉台言论引发中方强烈反应,中美在通话中也就此交换意见,但现在还不知道双方有没有达成什么共识。   特朗普提出的“28点和平计划”成为俄乌冲突议题也是讨论的重要内容,毕竟中国也关心北方邻国俄罗斯的和平情况。   通话还聚焦了TikTok博弈,中美就算法保留方案达成框架性共识,美方同意中方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方则承诺为美企提供公平市场环境。   最初美方希望2026年初访华,中方建议推迟至4月,理由很现实——防止冬季天气影响行程。最终,双方敲定春季访问,既体现了中美之间的灵活协商,也为后续合作打开空间。   特朗普访华预计将聚焦经贸、稀土、地缘政治三大板块,美方核心诉求是取消反制关税,扩大农产品出口,稳定稀土供应,中方则要求美方停止技术封锁、反对“台独”、放宽高科技产品限制。   这场沟通还释放了重要信号。对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中美事实上形成了某种默契:共同重申战后国际秩序不可挑战,这也是对日本的一次间接警示,区域局势因中美协调而多了一份可控性。   两国元首互动还带动全球市场积极反应。通话当天美股大涨2.7%,中国金龙指数同步走高,市场信心明显提振。日韩等周边国家密切关注中美动向,韩国公开呼吁中美为半岛局势提供稳定性。   中方在此次通话中坚守原则底线,尤其在台湾、主权等问题上立场坚定。美方则更注重具体、可落地的经贸成果。专家认为,这种结构性差异决定了两国未来谈判必然充满复杂性与反复。   这次高层沟通不仅是简单的双边互动,更具有全球影响力。中美在全球经济治理、供应链安全、国际热点等领域的协作空间被进一步打开,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预期。   从历史角度看,特朗普这次访华如果成行,将是2017年首访后再度踏上中国土地。高层互动常态化,有望把中美关系推向更稳定、更成熟的新阶段,也为全球大国关系提供新的样本。   但也要看到,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很难短期消除。台湾、经贸、技术等领域依然是博弈重心。正如专家所说,这次通话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竞争性共存”新阶段,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双方外交团队已经开始了后续工作,就具体议程、随行人员等细节展开磋商,预计特朗普访华时会率领大型经贸代表团,尝试推动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对美方来说,扩大对华出口、保护知识产权、供应链安全仍是重中之重,中国则关注市场准入、技术壁垒、地缘安全等议题,力争在重大关切上争取主动。   此次互动还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的当下,中美能通过高层对话管控分歧,为全球稳定注入确定性,意义远超双边关系本身。   如果中美两国保持和平稳定,世界局势也将整体稳定,这正是各国乐意看到的。   日本、韩国等亚太国家高度关注中美互动动态,日本政府紧急评估对华政策,韩国则呼吁中美沟通为半岛局势降温,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盘。   美中两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供应链安全等领域拥有巨大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这次通话和即将到来的访问,对于正在经历变局的世界来说,确实是一针“稳定剂”。两国元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让全球市场和各国民众看到了合作的希望。   总结来看,中美元首这次通话和2026年4月的访华计划,既是现实压力下的理性选择,也为未来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   正如主席所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只有合作,才能真正造福世界。未来能否借此机会实现从“破冰”到“深耕”,值得全球持续关注。 参考信源: 关键时刻一个重要电话! 2025-11-25 08:37·环球时报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文史典个

文史典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