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为啥总拿比亚迪做对比?除了蹭热度,这3个深层原因更关键 就电车来说,国

小晓深扒汽车啊 2025-11-20 19:34:45

国内车企为啥总拿比亚迪做对比?除了蹭热度,这3个深层原因更关键 就电车来说,国内厂家为啥喜欢拿比亚迪来做比较? 最近看到星纪元ES增程和比亚迪汉DM-i的参数对比海报,不少人可能会好奇,为啥国内车企总爱把比亚迪拉出来当“参照物”?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就像手机圈里大家总爱和苹果比,汽车圈里比亚迪就成了那个“标杆式”的存在。 但这对比背后,到底是真有实力叫板,还是单纯蹭热度?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地位确实硬。 它是最早一批all in新能源的车企,手握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专利,还自己造芯片、搞垂直整合。 就拿混动技术来说,比亚迪DM-i系统把油耗干到4.2L/100km,纯电续航121km,2021年刚推出时直接颠覆了行业对混动的认知——以前混动要么油耗下不去,要么纯电续航鸡肋,DM-i算是把两者平衡到了极致。 市场销量更是硬通货,连续5年蝉联国内新能源销冠,2025年全球销量突破200万辆,仅次于特斯拉。这种“行业老大”的地位,自然成了其他车企对标、甚至“挑战”的目标——毕竟打败了老大,自己就能上位。 但反过来想,这种对比真的公平吗? 就拿星纪元ES增程和汉DM-i的参数来说,星纪元纯电续航255km、电池34.7kWh确实比汉DM-i的125km、18.31kWh好看,但它是增程式,汉DM-i是插电混动,两者技术路径根本不是一回事。 增程式是“电驱为主、发动机发电为辅”,靠大电池堆纯电续航;插电混动是“发动机+电机并联驱动”,追求综合效率。拿增程的纯电续航和插混比,就像拿苹果和橘子比,看着数据唬人,实际参考意义得打个折扣。 而且大家对比参数时,很容易忽略一个关键:比亚迪的技术是经过市场验证的。 汉DM-i上市4年,全国有超50万车主在跑,低温续航衰减、高速油耗表现、车机系统稳定性这些“实战数据”都很透明;星纪元作为新车型,电池衰减速度、增程器长期工作的噪音控制,这些都得等车主开个一年半载才能见真章。 消费者买车不是买参数表,是买长期的使用体验,这方面比亚迪的“老大哥”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毕竟没人愿意当小白鼠。 再说这种对比背后的营销逻辑,车企为啥爱这么干? 一方面是借比亚迪的流量给自己带货,毕竟比亚迪的关注度在新能源领域仅次于特斯拉,和它绑在一起能让更多人注意到自己;另一方面是在给消费者传递“我比老大还强”的暗示,试图在心理上抢占高地。 但这种对比也暴露了行业的一个怪象:大家都在卷参数、卷配置,却可能忽略了用户真正的痛点。 比如有些车型纯电续航标得很高,但实际冬天开空调续航直接打5折;有些车机芯片看着厉害,实际操作起来卡顿得让人想砸屏幕。 消费者真正要的是冬天续航不跳水、高速超车有底气、售后服务响应快,这些不是靠一张参数对比表就能解决的。 比亚迪被频繁拿来对比,从侧面也说明它确实摸到了行业的“天花板”。 但其他车企光靠参数对标还不够,得在技术创新、用户体验上真刀真枪地突破。 比如在混动领域,能不能做到亏电油耗3.8L以下还能保持动力响应;在智能化方面,能不能把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做到像人类司机一样灵活避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对标比亚迪”变成“超越比亚迪”,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参数PK。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3
小晓深扒汽车啊

小晓深扒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