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肺科医院被曝光了个让人挺闹心的事儿——楼道里、窗台上全是烟头,空气里飘着烟味,连室外禁烟区都有人扎堆抽烟,禁烟标识简直成了摆设。记者去实地一看,好家伙,从住院部高层的病房到呼吸危重症科的走廊,烟头扔得哪都是,地上、花盆里、甚至垃圾桶旁边堆成小山。患者家属直叹气:“天天有人抽,根本管不过来。”医护人员说,他们看到会劝,可架不住有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刚劝走这边,那边又点上了,真是防不胜防。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在哪?肺科医院啊!专门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医院!来这儿的,不是肺不好、气管有毛病的,就是陪护的家属,按说最该知道吸烟的危害。可偏偏在这地方,吸烟的人一点不收敛,甚至有人觉得“反正我都病了,抽两口没事”,或者“就抽一根,能咋的”。可他们忘了,医院是公共场所,不是自己家客厅。二手烟对病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的伤害,比直接抽烟还大。有研究说,二手烟里含有70多种致癌物,长期吸二手烟的人,得肺癌、心脏病的风险能增加好几成。肺科医院里住着的,很多都是被烟害苦了的患者,他们本该呼吸干净空气,现在却要被迫吸二手烟,这不是“伤口上撒盐”吗? 医院管理也有责任。禁烟标识贴了不少,可光贴不管用啊!得有人巡查,得有处罚措施。比如,第一次发现吸烟的,警告;第二次直接赶出医院;要是家属吸烟,连患者一起提醒——毕竟,健康是大家的事,不能光靠医护人员唱“独角戏”。但说到底,最根本的,还是得靠每个人自觉。公共场所禁烟,早就写进法律了,可总有人觉得“抽”。这种“我行我素”的心态,说白了,就是缺乏公共素养。公共场所不是你家,你的自由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其实戒烟、少抽烟,对谁都好。抽烟的人,省点钱不说,身体也能少受点罪;不抽烟的人,不用吸二手烟,空气也干净。肺科医院这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在公共健康管理上的短板,也照出了部分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希望这次曝光能引起重视,医院加强管理,抽烟的人多替别人想想,大家共同努力,让医院真正成为“无烟区”,让病人能安心养病,让家属能放心陪护。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在公共场所遇到过有人抽烟吗?你是怎么处理的?或者,你觉得医院该怎么管才能杜绝这种现象?评论区聊聊吧,你的观点,可能就能帮医院找到更好的办法呢!毕竟,健康环境,需要每个人一起守护! (事件来源:申度新闻)

无语
医院还是要设吸烟区。有些病人或者家属压力大,不给个吸烟的地方缓解一下压力很不妥当。 社会很不理性,吸着汽车尾气从不在乎,看到吸烟就在乎二手烟的危害了。既然你都不理性,为啥要求吸烟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