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烧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品出不对劲了!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当初他们以为能速战速决拖垮俄罗斯,谁知冲突竟滚成二战后欧洲最大的战争漩涡,自己砸进去的3500亿美元打了水漂,盟友闹掰了,对手反而更硬了…… 美国这3500亿美元花得可真不冤枉,说是援助,实则藏着不少私心。 据特朗普曾经透露,美国早就和乌克兰签了矿产协议,想通过援助换稀土、钛这些关键资源,还大言不惭说"得到的价值远超3500亿"。 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早就拆穿了这套把戏,直言美方曾要求用5000亿美元矿产抵债,被他直接拒绝。这边钱花出去了,资源没拿到多少,战场上更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美国这波操作活脱脱把自己从"救世主"玩成了"冤大头"。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盟友们早就闹掰了。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引擎,在对乌援助上始终扭扭捏捏,一会儿放行14辆豹二坦克,一会儿又赶紧画红线说不提供战斗机和地面部队。 民调显示46%德国民众赞成援乌坦克,43%明确反对,支持者和反对者就差那么一点点。 这种纠结背后全是现实利益的考量,能源危机让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俄政策,之前为了反对天然气限价还不惜得罪欧盟盟友,现在美国想把包袱甩给欧洲,德国这种"挤牙膏"式的援助态度,显然给不出美国想要的答案。 而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对欧管道天然气出口下降45%,液化天然气出口下降10%,可人家转头就把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亚洲,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倒是趁机把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量提了60%,占了欧洲市场六成份额,可这种"趁火打劫"的做法,只会让欧洲盟友心里更不是滋味。俄罗斯不仅没被拖垮,反而在外交和经济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美国这波"围堵"算是彻底打了水漂。 回头看看我们,三年前就选对了路,保持中立、劝和促谈的立场现在看来简直是神来之笔。 不跟着美国起哄制裁,也不偏安一隅看热闹,而是推动全球安全倡议,在俄乌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既和俄罗斯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去年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又和欧洲维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这种不选边站的务实态度,反而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稳定器"。 美国现在既没拿到想要的地缘利益,又消耗了大量国力,还把盟友关系搞得一团糟,如今特朗普叫停直接资助,不过是霸权光环褪色后的必然选择。 这场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美元和导弹摆平,而中国早就用行动证明,务实中立才是化解危机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