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教授建议调整对外战略原则,把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里的 “不惹事” 去掉,这话其实戳中了当下国际博弈里的一个关键问题 —— 以前 “不惹事” 是咱们展现和平诚意的招牌,可现在对手都把战争威胁明晃晃摆出来了,再抱着这句不放,反而像给自己戴了个紧箍咒,让人家觉得咱们好拿捏。 就拿日本来说,这些年一次次把手指伸进台海,真不是他们有多厉害,而是算准了咱们过去习惯 “后发制人”,总想着先让一步、把主动权让出去,觉得只要不把咱们逼到绝境,咱们就不会来真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市早苗那番话,去年 11 月 7 日在日本国会预算委员会上,面对在野党追问,她直接说 “如果台湾出现战舰和武力行使,无论怎么想都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 这话听着绕,其实就是把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摆到了台面上,要知道日本 2015 年通过的新安保法里,“存亡危机事态” 可是他们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法律门槛,高市早苗这话可不是随口吹牛,是在为日本军事介入台海铺路呢。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被视作安倍晋三 “政治门生” 的右翼政客,心里门儿清,她敢这么说,就是吃准了咱们之前的应对模式 —— 今年 4 月她窜访台湾,鼓吹 “日台安全合作”,咱们当时的反制是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制裁相关人员,这种回应在她看来就是 “没摸到痛处”,所以才敢变本加厉。 日本这几年的操作其实一直很有规律,一步步试探咱们的底线。从安倍晋三卸任后还喊着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到现在高市早苗把话说得更直白,背后是他们防卫政策的不断冒进 原本计划到 2027 年实现防卫费占 GDP2% 的目标,他们硬生生提前了两年完成,还修改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把中国列为 “最大战略挑战”,甚至计划研发核动力潜艇、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这些动作哪一个不是在为军事松绑?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干,核心就是觉得咱们的 “不惹事” 是 “没脾气”,觉得咱们会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容忍他们在红线边缘反复横跳,就像街头那些爱挑事的小混混,总觉得老实人不会真动手,所以才敢一次次凑上来挑衅。 可高市早苗们显然忘了,咱们的 “不惹事” 从来不是 “怕事”,只是没到亮出底牌的时候,而琉球就是咱们手里最硬的那张牌,也是日本最不敢碰的逆鳞。 更关键的是,二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写得明明白白,日本的领土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指定的岛屿,琉球根本不在这个范围里,现在所谓的 “冲绳县”,本质上是美国战后托管时私自交给日本管理的,连日本自己的法律都说不通。 现在的琉球更是日本的 “软肋”,当地 146 万人口里,超过 70% 的人反对美军基地,每年都有大规模抗议活动,要么喊 “琉球独立”,要么喊 “回归中国”。 从经济上看,琉球对中国的依赖度高到离谱,疫情前中国游客占当地外国游客的 60%,当地种的菠萝、甘蔗这些农产品,有三分之一都要卖到中国,就连渔民出海捕鱼,都得靠中国海域的渔业资源补给。 更讽刺的是,琉球的美军基地虽然被日本当成遏制中国的 “前哨”,可一旦琉球的地位被重新拿出来讨论,日本所谓的 “西南防线” 就会瞬间崩塌。之前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跳得欢,咱们只是派海警船常态化巡航,要是真把琉球问题摆上台面,你看高市早苗们还能不能睡得安稳。 这就是赖教授建议的关键,进攻性战略威慑不是要主动挑事,而是要让对手提前知道挑衅的代价。过去咱们讲 “不惹事”,是不想主动打破地区和平,可现在对手都把战争威胁说到明处了,再抱着防御性思维,反而会陷入被动。 对日本来说,他们最不怕的就是咱们的抗议和制裁,毕竟这些手段伤不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可琉球不一样,只要咱们在合适的时机重申琉球的历史地位,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原文亮出来,就能让日本政坛震动。 之前日本防卫省的年度报告里专门提到 “中国可能利用琉球问题施压”,这说明他们早就心虚了。高市早苗敢在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可要是有人问她 “琉球是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她绝对不敢正面回答,毕竟这事儿一较真,日本占着琉球的法理基础就全没了。 去掉 “不惹事” 的紧箍咒,不是要变成好战分子,而是要把战略主动权拿回来。过去咱们总等对手先出手,再被动回应,可现在得让对手在出手前就掂量掂量 —— 我这么做,会不会捅到中国的红线?中国会不会动我最在乎的东西? 日本敢伸手指进台海,无非是觉得咱们不会动琉球这张牌,可当咱们明确放出 “绝不怕事、绝不让你出事” 的信号,把琉球的历史账摆到台面上,你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嚣张。 战略威慑的精髓就是 “不怒自威”,当咱们不再用 “不惹事” 束缚自己,而是清晰地亮出底线和筹码,那些跳得欢的对手自然会冷静下来,毕竟没人愿意为了逞一时之快,丢了自己的软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