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想,一个敢干!沙特再求中国,签上万亿大单,共创沙漠奇迹! 沙特这几年是真急着给自己找出路,以前靠石油躺着赚钱的日子确实舒坦,2009 到 2014 年那几年,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比例常年超过 85%,简直是把石油当 “提款机” 用。 可 2014 年下半年一盆冷水泼下来,国际油价全年跌了近 50%,财政收入直接从 2800 亿美元砍到 1620 亿美元,缩水快一半,第二年标准普尔干脆把它的主权信用评级从 “A+” 降到 “A-”,等于给 “石油神话” 盖了个 “风险警告” 章。 更要命的是全球都在搞能源转型,各国都喊着 “碳中和”,再抱着石油不放,早晚得坐吃山空,这才有了 “2030 愿景” 这个转型纲领,核心就是把 “石油饭碗” 换成 “多元菜单”。 但转型哪是喊口号那么简单,沙特这算是 “改行当新手”,处处都是坎。“2030 愿景” 一开始喊着 2023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 9.5 吉瓦,结果 2021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才 0.23%,连零头都没到,后来干脆把目标上调到 2030 年 58.7 吉瓦,其中光伏 40 吉瓦、风电 16 吉瓦,野心不小可本事跟不上。 要建新城、搞新能源、办国际赛事,每一样都得砸钱砸技术,偏偏沙特在这些领域几乎是 “零基础”,找欧美企业吧,要么报价高得离谱,要么技术藏着掖着,还总附带一堆政治条件,简直是 “花钱买罪受”。 刚好中国这些年在基建和新能源领域练出了真本事,俩国家的需求一下就对上了,这不就是天生一对的合作伙伴嘛。 2022 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利雅得那次,一下就签了约 300 亿美元的协议,2023 年中阿合作论坛上又追加 100 亿美元,到 2025 年直接爆出 19000 亿的储能电池大单,这合作架势跟 “组队打怪” 似的,目标明确又高效。 就说沙特那个轰动全球的新未来城 NEOM,规划得天花乱坠,投资 5000 亿美元要在沙漠里建 “未来样板间”,号称能创造 80 万个工作机会,每年给经济贡献 480 亿美元,这想法够大胆吧?但真要落地,还得靠中国企业来扛活儿。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早就跟中国贸促会搭上线,专门盯着中国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企业往项目里引,NEOM 里 100% 绿色供电的目标,全靠中国技术撑着 —— 阳光电源给它供逆变器,还拿下了 600MWh 储能系统的订单,2.2GW 的单体光伏项目也被中国企业攥在手里。 连沙特新能源 “国家队” ACWA Power 都把宝押在中国身上,光从中国买设备就花了超 500 亿美元,旗下全球最大光热电站 Noor Energy 1 也是上海电气承建的,等于把 “核心装备” 全交给了中国。 最实在的是沙特阿美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搞的盘锦石化项目,砸了 100 亿美元建年炼油 1500 万吨、乙烯 130 万吨的炼厂,每天 30 万桶原油供应里 70% 来自沙特,既帮沙特消化了石油产能,又给中国市场添了保障,简直是 “双向奔赴” 的典范。 沙特心里门儿清,找中国合作不光是拿技术,更是拿 “全套解决方案”。它自己日照条件再好,平均每天 8.9 小时的光照时长,没有中国的光伏技术也变不成电;风能资源再丰富,6 到 8 米 / 秒的风速,没有中国的风机制造能力也只能吹过沙漠。 中国企业不仅能建电站、造设备,还能搞全产业链输出,ACWA Power 干脆在上海建了海外创新中心,盯着中国的风光储氢技术往沙特搬。更贴心的是金融层面,中沙央行签了 500 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做生意不用再绕美元,省了不少麻烦,这服务可比欧美企业 “只卖货不办事” 强多了。 现在沙特的转型已经见了点成效,2023 年非石油收入达 1220 亿美元,非石油产业占 GDP 更是冲到 50% 的历史新高,这背后全是中国企业的 “军功章”。 想想也合理,沙特敢砸 5000 亿建新城、敢喊出 58.7 吉瓦的新能源目标,是因为知道中国能接得住;中国愿意投技术投人力,是因为清楚沙特的市场潜力 —— 毕竟这里 60% 到 80% 的人口低于 30 岁,互联网渗透率高达 90%,既是基建热土又是消费蓝海。 欧美看了都眼红,可眼红也没用,他们要么技术不够全,要么价格不够实在,还总爱搞 “技术封锁” 那一套。沙特要的是能快速落地的项目,是能让 “沙漠变新城” 的真本事,中国刚好能给,而且给得又快又好。 就像沙特当地媒体说的,中国对 NEOM 这样的计划 “弥足珍贵”,这种 “一个敢想一个敢干” 的默契,可不是随便找个合作伙伴就能有的。从石化炼厂到光伏电站,从新城建设到储能网络,中沙这万亿大单砸下去,砸的是沙特的转型希望,也是中国技术的实力证明,这沙漠奇迹,还真就得这么联手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