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骗了!南宋根本没把杭州当都城,临安只是临时落脚点 首先得搞懂一个词,“行

承影简史 2025-11-19 17:50:32

别再被骗了!南宋根本没把杭州当都城,临安只是临时落脚点 首先得搞懂一个词,“行在”,这俩字是关键,行在说白了就是皇帝临时办公的地方,不是法定的国都。北宋本来的都城是开封,后来金兵打过来,把宋徽宗、宋钦宗都掳走了,北宋就没了。 赵构逃到南方称帝建立南宋,一路颠沛流离,扬州、苏州、南京这些地方都待过,每到一处都叫“行在”,意思就是暂时在这落脚,不是长久之计。 直到建炎三年跑到杭州,才算稍微稳住脚,把杭州升成了临安府。 “临安”这名字一听就有说法,“临时安顿”的意思,朝廷给这地方起名的时候就没打算长住,明摆着告诉大家这是权宜之计。 后来到了绍兴八年,虽然朝廷正式在临安府扎根办公,但还是坚持叫它“行在”,没给它“都城”的名分,因为在官方口径里,开封才是真正的京师,是迟早要回去的地方。 宋高宗赵构一开始还装模作样下过诏书,说要“归宅故都,迎还二圣”,就是要打回开封,把被俘的皇帝和宗室接回来。 当时大臣宗泽前后写了24封奏疏,请他回开封主持大局,他理都不理,心里只想躲在南方保命,但表面上必须维持“要收复中原”的样子,不认临安是都城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哪怕后来金兵不怎么南侵了,他在临安修宫室、建宗庙,日子过得滋润,也没敢改口把临安叫都城。 再看临安的建设,一开始根本没按都城规格来。直接把原来的杭州州治改成行宫,简陋得不行,宫殿规模才只有北宋汴京皇宫的四分之一。 那会儿朝廷穷,加上心里没打算长住,就只能将就,一个宫殿得当好几个用,办祭祀叫明堂,过生日叫紫宸,简直是凑合用。 后来虽然慢慢扩建,修了三十多座宫殿,看着气派了,但官方名分上还是没转正,一直是“行在”的身份。 最关键的是,整个南宋一朝,不管官民平时怎么叫,朝廷颁布的正式文书里,从来没把临安称作“京师”或者“都城”,始终用“行在”这个词。 哪怕到了南宋中期,民间习惯叫临安“京城”,但官方口径从来没变过,一直死撑着这个说法,就连元代早期,马可·波罗来杭州,都还听人叫这地方“行在”,可见这个临时身份有多深入人心。 有人可能会问,都在这儿待了一百多年,皇宫也建了,生意也热闹得很,怎么还是临时的?这就涉及到朝廷的“正统性”了。 南宋朝廷心里清楚,自己是从北方逃过来的,要是认了临安当都城,就等于承认北方的土地丢了,等于认输,这在当时是没法向天下人交代的。 所以哪怕实际统治中心一直在临安,也得硬着头皮叫“行在”,装出随时要打回北方的样子。 还有个细节,南宋初期大臣们争论定都的时候,不少人都反对杭州,说这地方太小太偏,从来没哪个正经皇帝把这儿当都城,只有五代吴越国没办法才在这儿落脚。 宋高宗自己也知道,但架不住杭州有钱塘江挡着,金兵的骑兵过不来,安全得很,所以才非要定在这儿,可又不敢给它正式名分,只能搞这种“实际居住,名义临时”的操作。 说白了,南宋朝廷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临安是事实上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城里商铺林立,夜市比白天还热闹,马可·波罗都夸它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但这些都是实际情况,跟官方名分是两码事。 朝廷从始至终没给临安“都城”的认证,就是为了维护那点“收复中原”的脸面,所以说临安只是临时落脚点,这话一点没错,可不是后人瞎编的,史料里都写得清清楚楚,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真事儿。

0 阅读:11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