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赴日旅游男子在日媒镜头前声称:我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我自己的自由,我认为日本很安全。 这话一出来,网上直接炸开了锅。要知道,咱们国家外交部和驻日使领馆才刚郑重提醒过,奉劝大家尽量不要到日本旅游,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今年以来日本的社会治安越来越差,针对咱们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子越来越多。 就说7月份,东京JR神田站大清早的,有两名中国同胞被4个手里拎着铁管的人围上来打,头被打得重伤倒地,结果凶手开着车就跑了,到现在都没抓到。 也就一个月前,京都街头还有中国游客被陌生男人用刀砍了,伤口深到15厘米,连肌肉都被划开了。 大阪的情况更让人揪心,有个19岁的中国留学生在街头被人勒着脖子抢劫,钱包和证件全被抢走,就连去报案都因为语言不通,费了老半天劲。 这些真不是碰巧发生的事儿,日本警方有数据摆着:2025年上半年针对中国公民的暴力案件,跟去年同期比直接涨了240%,差不多一半的案子连嫌疑人都没找到,破案率还不到30%。 像新宿、池袋这些游客常去的商圈,现在都成了高危地带,推搡、辱骂中国面孔的事儿,以前偶尔见,现在几乎天天能看着,监控里的画面让人心里发紧。 更让人警惕的是,对中国人的敌意不光在街头,还蔓延到了网上。有个叫“特流”的犯罪集团,专门伪造中国公民的身份信息搞诈骗,9月份就有12个在日留学生,因为“身份被冒用”卷进了刑事案件,光是洗清嫌疑就花了整整两个月。 右翼团体还在社交平台上公然煽动“找中国人麻烦”,相关话题单周浏览量就破了百万,这种情绪一发酵,随便找人下手的风险直接就高了。 在日留学生更是成了重点目标,学校周边偷东西、骚扰人的事儿频繁发生,打工时被故意刁难、租房遭歧视也很常见,好多人怕影响签证不敢维权,只能自己咽苦水。 更糟的是,日本政府还在搞政治挑衅,把安全风险推得更高。11月7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上公然说“台湾有事,可能会让日本陷入存亡危机”,这话明摆着践踏一个中国原则,最后直接变成了在日华人的生存压力。 右翼团体开始在华人聚居区举牌子示威,甚至堵在中国人工作的地方闹事,东京有所高校的中国交换生说,课堂上老被人故意提恶意问题,校园里欺负人的事儿比之前多了57%。 政治上的敌意和犯罪行为搅在一起,把中日人员交流的氛围彻底搞坏了。 外交部和驻日使领馆11月14号一起发的“建议别去日本”的提醒,真不是没事找事。这份预警背后,是无数同胞的血泪经历,连教育部都跟着发了留学预警,明明白白说日本治安不好,建议谨慎规划留学的事儿。 国航、南航这些航空公司反应更快,直接推出了日本航线机票免费退改的方案,用实际行动呼应安全提醒。你想啊,航空公司不会平白无故亏这个钱,显然是对现在的局势心里有数。 那位对着镜头说“日本特安全”的上海大哥,可能没碰到这些糟心事儿,但不能因为自己没遇上,就无视普遍存在的风险。 日本警方执法效率低是明摆着的,好多案子因为“证据不足”直接就搁那儿了,中国使领馆交涉了好多次,也没换来啥实质性改善。 有华人律师透露,不少受害者因为语言不通、怕影响签证,遭了欺负根本不敢报警,这种憋着不吭声的做法,只会让坏人更胆大。 更别说有些公共场所都挂出了“中国人别进”的歧视牌子,在这种氛围下说“安全”,也太片面了。 日本从以前的“旅游好地方”变成现在的“安全高危区”,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经济复苏没起色导致就业压力大,警力不够留下防控漏洞,右翼势力抬头又煽动排外情绪,好几重因素堆在一起,才搞出了现在的局面。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官方的提醒从来都是基于真实风险的理性建议,不是要限制谁的自由,而是想守住生命安全的底线。毕竟花钱自由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得有安全的环境能好好花钱,真遇上危险,再多钱也换不回安心。 驻日使领馆早就公布了24小时求助电话,还提醒在日同胞尽量别穿带中国标识的衣服、少在公共场合说中文,甚至要避开核电站周边20公里的风险区。 这些细致的提醒背后,全是对同胞安全的牵挂。那些真在日本生活的华人,早就开始少在晚上出门、远离人多的地方,用实际行动防风险,对比之下,镜头前那位大哥的笃定,就显得特别不切实际。 官方的呼吁不是枷锁,而是祖国给同胞的保护伞,无视这些提醒去追求所谓的“自由”,实在算不上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