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表示,日本之所以挑衅大陆,是因为在他看来打不赢,大不了退回本土,没有什么损失,一旦打赢了,就是一本万利。 最近中日关系的风波,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系列激进言论。 她不仅公然鼓吹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还将台海安全与日本所谓的“存亡危机事态”挂钩,这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严重冲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国对此的反应是迅速且强烈的,外交部、教育部、文旅部相继发出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谨慎前往日本,这被外界视为严厉的警告和反制措施。 高市早苗作为右翼势力的代表,其激进姿态是为了迎合国内的保守派,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来巩固自己的政治资本。 将外部威胁,尤其是“中国威胁论”,当作凝聚内部支持、推动强军扩武的借口,是日本右翼政客惯用的伎俩。 这种挑衅行为也寄望于捆绑美国,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这种如意算盘似乎打错了。 高市的言论非但没有获得预期的国际支持,反而让日本显得有些孤立,就连美国也与其言论划清界限,特朗普甚至直言“盟友不都是朋友”,欧盟为了自身利益也选择与中国保持沟通,这让日本陷入了尴尬境地。 这种“赌徒心态”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今天的中国,正在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目标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解放军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支防御型的力量,而是体系化地发展新质战斗力,例如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建设,打造能够制胜的“杀手锏”武器。 中国的核武库也在稳步扩大和现代化,形成了多元化的打击能力,这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战略威慑力。 从成立信息支援部队,到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人民军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目标就是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世界一流军队。 高市早苗政府延续了前任的右翼路线,大幅增加防卫预算,力图提前实现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 通过修改“安保三文件”,日本正试图发展所谓的“反击能力”,也就是先发制人的远程打击能力。 他们不仅从美国采购射程超过16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还在加紧研发国产的远程导弹,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导弹部队和增建弹药库。 这一系列动作,旨在让自卫队从过去的“专守防卫”之“盾”,彻底转变为具有进攻性的“矛”。 企图通过军事冒险来获取利益的道路走不通,希望日本的决策者能够悬崖勒马,不要让少数政客的“赌徒心态”绑架整个国家,将地区拖入危险的境地。 面对这种“赌徒心态”,我们除了保持战略定力和展示决心之外,还有哪些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对方回归理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