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19 11:19:28

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1944 年伏牛山深处,郭绍绪对着地图标注日军据点时,指尖划过 “寨子街” 三字,突然定下 “鸿门宴” 计策。   他想起三个月前率自卫团袭扰日军补给线的场景,又摸了摸腰间旧枪 —— 这枪陪他从镇嵩军到抗日战场,已记不清杀过多少鬼子。   身后士兵正擦拭武器,没人知道,这张地图将引出一场震惊伊川的抗日壮举。   郭绍绪 1908 年生于河南伊川,早年投身镇嵩军,因作战勇猛从士兵升为排长。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他随部队在娘子关阻击日军,亲眼见战友倒在炮火中,立下 “不驱日寇不还乡” 的誓言。   1940 年镇嵩军溃散,他没回老家,而是带着残兵在伊川一带打游击,保护百姓转移。   那时他就懂,硬拼不如智取,每次作战前都会摸清日军布防,再精准出击。   1942 年,日军对伊川进行大扫荡,郭绍绪的老家被烧,亲人失散,他悲痛之下组建 “人民自卫团”。   附近青年纷纷加入,队伍很快发展到两百多人,伏牛山成了他们的根据地。   日军 39 联队第三大队攻打伊川时,镇嵩军节节败退,唯有他率自卫团逆流而上,用机关枪撕开日军阵线。   此战后,日军记住了 “郭绍绪” 这个名字,多次想围剿却始终找不到他的踪迹。   1944 年 7 月,日军翻译带着伪军找到自卫团营地,递上 “投降书”,劝郭绍绪归顺。   当时小兵王二虎的家人刚被日军杀害,当场就要开枪,被郭绍绪按住。   他看着翻译嚣张的嘴脸,突然笑了:“我早想投皇军,不如设酒宴请各位长官,表表心意。”   翻译信以为真,回去后在大内义弥面前夸郭绍绪 “识时务”,让日军放松了警惕。   等日军走后,王二虎急得直哭:“团长,你怎能投降?俺爹娘的仇还没报啊!” 郭绍绪拿出珍藏的镇嵩军军服,摸着上面的补丁说:“这是鸿门宴,要端了日军指挥部。 ” 他早年在镇嵩军学过地形勘察,早已摸清寨子街酒楼的结构,知道哪里适合埋伏。   当晚,他把自卫团分成三组:一组陪酒,一组守走廊,一组埋伏在大街,还特意让后厨准备 “炖鸡” 当信号。   8 月 15 日,大内义弥带着 8 个指挥官、40 个士兵来赴宴,刚到酒楼就被郭绍绪的 “热情” 打动。   郭绍绪穿着洗干净的旧军装,敬了大内义弥三杯酒,说 “以后全靠皇军提携”。   日军被捧得忘乎所以,喝得满脸通红,连枪都放在了桌边,丝毫没察觉陪酒士兵腰间的手枪。   郭绍绪看时机成熟,对着门外大喊:“上炖鸡!”喊声就是信号,陪酒士兵立刻掏枪,对着日军脑袋开枪,四个指挥官当场毙命。   剩下的日军想跑,却被走廊的士兵堵住,两个冲出门的刚摸枪就被打死。   还有一个日军跑到大街,没跑几步就被埋伏的士兵按倒,一枪了结性命。   40 个随行士兵也没逃脱,全被歼灭,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没留一个活口。   枪声惊动了日军援军,郭绍绪带着队伍往伏牛山撤退,他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小路。   日军追进山里后,很快迷了路,郭绍绪又率队回头偷袭,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日军在山里瞎撞了三天,粮食耗尽,只能灰溜溜撤退,自卫团没损失一人。   此战过后,自卫团名声大噪,更多人加入,队伍扩大到五百多人。   1944 年 10 月,郭绍绪率自卫团向西转移,与当地红军游击队会合,编入豫西抗日游击支队。   他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多次带领队伍破坏日军补给线,还协助八路军解放了伊川周边多个乡镇。   1945 年抗战胜利时,他站在伊川城头,看着百姓欢庆的场景,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新中国成立后,郭绍绪没要官职,回到伊川老家务农,还主动把珍藏的武器上交国家。   他从不跟人提当年的战功,直到 1980 年,当地文史馆工作人员找到他,才知道他就是传说中的 “抗日英雄”。   1992 年,郭绍绪在老家病逝,享年 84 岁,临终前还叮嘱子女 “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如今,伊川县文史馆里陈列着郭绍绪当年用过的地图、手枪和镇嵩军军服,旁边放着他的生平介绍。   每年清明,都有学生和市民来参观,听讲解员讲述他 “鸿门宴杀日军” 的故事。   王二虎的后人还会带着孩子来,指着展品说:“这就是郭团长,当年救了咱伊川百姓。”   郭绍绪的故事,就像伏牛山的松柏,历经岁月风雨,依旧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信源:澎湃新闻——抗日英雄郭绍绪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