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陕西一女子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到儿子,谁料,刚见面,儿子却说:“妈妈,我见过你。” 2023 年深秋,李静芝公益工作室的玻璃窗前,阳光落在捐赠箱里的旧书包上。她伸手拿起书包,指尖刚触到绣着的小熊图案,心脏突然狂跳 —— 内侧用红线绣的 “嘉嘉” 二字,歪歪扭扭的笔迹,和 1988 年她给儿子缝的布偶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这…… 这是谁捐的?” 李静芝举着书包追问志愿者,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眼前瞬间闪过 1990 年在重庆夜市,被城管掀翻寻亲摊子时的狼狈场景。 时间倒回 1990 年冬,重庆解放碑夜市的路灯下,李静芝蹲在地上捡散落的寻人启事。城管的呵斥声还在耳边:“别在这儿摆摊,影响市容!” 她攥着皱巴巴的寻人启事,看着嘉嘉的照片在寒风中翻飞,突然蹲在地上哭了 —— 这是她离婚后第一次独自跨省寻亲,身上的钱只够买一张单程票,晚上只能睡在桥洞下。 有个卖烤红薯的大娘看她可怜,塞给她一个热红薯:“妹子,别放弃,娃肯定在等着找你。” 那天晚上,李静芝把大娘的话写在寻人启事背面,贴满了夜市的电线杆 —— 现在想来,当 年或许有人见过嘉嘉,只是没敢上前搭话。 2005 年,四川某小镇的杂货铺里,顾宁宁的养母周慧娟偷偷把一张寻亲报纸塞进围裙口袋。 报纸上李静芝的照片,和她当年捡到顾宁宁时,孩子怀里布偶上绣的小熊图案,让她心里始终不安。 “妈,你在看什么?” 顾宁宁放学回来,周慧娟赶紧把报纸藏起来:“没什么,就是普通新闻。” 其实从 1998 年起,她就偷偷给 “宝贝回家” 志愿者发邮件,描述顾宁宁被拐时的细节,却 始终没敢说自己是养母 —— 她怕失去这个养了十几年的儿子,更怕孩子知道真相后恨她。 直到 2020 年警方找上门,她才哭着说出真相:“我早就想帮他找亲生父母,可我没勇气。” 2023 年那个深秋,捐赠旧书包的人终于露面 —— 是当年人贩子的邻居张老太。 她拄着拐杖走进工作室,颤巍巍地说:“这书包是当年那男人(人贩子)扔在垃圾桶里的,我看着可怜就捡了,现在他坐牢了,我得把书包还给你们。” 原来,1988 年人贩子抱着嘉嘉逃跑时,嫌书包碍事扔在了西安的巷子里,张老太捡到后一直藏在家里,直到去年人贩子因其他案件落网,她才敢把书包捐出来。 李静芝抱着书包,突然想起 1988 年儿子失踪那天,嘉嘉就是背着这个书包去的幼儿园 —— 书包带子上的磨损痕迹,和她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1998 年,顾宁宁 12 岁生日那天,周慧娟第一次跟他提起身世。“宁宁,你要是想找亲生父母,妈帮你。” 她摸着顾宁宁的头,眼泪掉在蛋糕上。 顾宁宁愣了愣,突然抱住她:“妈,我不找,你就是我亲妈。”但他心里却悄悄记下了养母说的 “西安”“小熊布偶” 等关键词,后来在网上搜索 “西安 失踪儿童 小熊” 时,第一次看到了李静芝的寻亲信息 —— 只是那时他还不知道,屏幕上那个哭红眼睛的女人,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2015 年看到寻亲节目时,他之所以觉得眼熟,正是因为当年的搜索记忆。 如今,那个旧书包被陈列在公益工作室的展柜里,旁边放着李静芝 1990 年在重庆夜市用过的寻亲牌子、顾宁宁养母写的邮件打印件。 工作室的墙上,新增了 “人贩子线索举报区”,张老太捐赠书包的故事被写成案例,激励更多知情人站出来。李静芝每周都会在这里给志愿者培训,提起那个书包时总说:“这不是普通的书包,是正义迟到了 35 年的见证。” 顾宁宁现在经常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工作室帮忙整理捐赠物资。有次儿子指着展柜里的书包问:“爷爷,这是你小时候的书包吗?” 顾宁宁抱起儿子,指着 “嘉嘉” 二字:“是呀,这是奶奶当年给我买的,你看,上面还有小熊呢。” 李静芝站在一旁,看着祖孙俩的互动,眼眶突然红了 —— 从 1988 年的骨肉分离,到 2020 年的母子相认,再到 2023 年的线索浮现,她终于明白,所有的坚持都不会白费。 现在,李静芝的公益工作室已经帮助 38 个家庭团聚,她的微博粉丝突破了 200 万,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寻亲者留言求助。 那个旧书包带来的人贩子线索,警方还在进一步调查,有望牵出更多被拐儿童的下落。 夕阳下,李静芝站在工作室的窗前,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手里握着那个旧书包 —— 她知道,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没回家,她的脚步就不会停下,因为母爱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无数人用善良与正义筑起的长城。 主要信源:(央视网——好人365之好人事迹——好妈妈李静芝)
1988年陕西一女子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15 18:50:15
0
阅读:0